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在 2025 年中關村論壇年會上宣布理想汽車自研整車操作系統「理想星環 OS」進行開源。
「理想星環 OS」主要包括車控操作系統、智能駕駛操作系統、通信中間件、虛擬化平臺等核心部分,預計將在 4 月底上線開源社區。
對于開源這件事,李想后來發了一條微博,更詳細的講了下。
其中表示自研 OS 是“逼上梁山”。首要原因是 autosar 的高使用成本和長芯片適配周期,其次是對 autosar 閉源的性能和安全性的擔憂,畢竟看不見內部。
星環 OS 這次開源其實暗含著擺脫和替代 autosar 的意圖。
要先解釋一下 Autosar 是個啥,它究竟有多重要。
Autosar 是一種汽車軟件架構,同時在他背后也有同名的一系列相關標準和組織。
它存在的意義其實在于作為一種標準化的方案,autosar 能夠通過提供基本軟件模塊規范、定義應用接口以及構建基于標準化交換格式的通用開發方法,來提高汽車電子系統和軟件的可擴展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
發起者主要是德國公司,像寶馬、博世、大陸集團、奔馳、西門子 VDO 和大眾等都是其創立成員,之后福特、標致雪鐵龍、豐田、通用等也相繼加入。
但 Autosar 的標準和架構都是不要錢的,主要要錢的都是符合 Autosar 標準和架構的具體軟件產品的一次性費用和授權費,以及配套工具鏈使用授權費。
大概了解了 autosar,我們回到理想這邊。
為了解決剛才提到的兩個缺點和 2021 年「芯片荒」的困境,理想開始自研操作系統,累計投入超過十億元以及近 200 人的研發團隊。
除此之外,理想汽車在智能化道路上還遇到了系統關鍵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問題。因此,理想汽車開始一步步擴大車用操作系統自研領域,最終完成了整車操作系統的全棧自研。2024 年,理想自研的操作系統實現商用上車。
研發起來相當不容易,但卻帶來了十分顯著的效果。
自研操作系統將新型號芯片的適配時間從 6 個月減少到 4 周,并且支持了車用芯片的各種架構,做到芯片選擇自由,極大緩解了芯片荒對供應鏈的影響。
同時理想的操作系統做到了全鏈路融合,響應速度快了 1 倍,響應穩定性提高了 5 倍。反映到高速 AEB 上,時速 120 公里下的剎停距離可以減少7米。在信息安全上也具備了更好的能力。
當然,給 Autosar 的錢也不用交了,每年可節約數十億的成本。
那投入這么大的項目,理想為何決定把它開源呢?
至少有兩大好處。 一是智能汽車專用的操作系統技術門檻高,需要座艙、智駕、底盤等橫向和應用、系統、硬件等縱向聯合創新,開源能夠讓大家資源共享,合力研發,理想自己的成本壓力也會小一些。
另外,現在的開源生態中并沒有面向整車的操作系統,理想把已有的成果開源出來,可以讓大家避免「軍備競賽」,更專注在其他的差異化功能上。
有業內人士評價理想開源時舉了 Android 的例子,說通過開源理想汽車說不定能像 Google 一樣,成為智能汽車領域的「規則制定者」。
然而就在同一天,Google 決定不再維護目前安卓 AOSP 的公開分支,逐漸關閉相關的的支持性資源,并可能停止更新有法定開源義務(GPL 等協議的代碼)外的組件的源代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