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大前天發布了《陳毅自認為有毛主席撐腰,在十萬人大會大講路線斗爭,后果很嚴重》一文到“覃仕勇說史”上,文中講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文化大風暴”來臨,全國大串聯的局面很快形成,不但各省、市、自治區黨政機關瀕臨于癱瘓狀態,就連國防部大院和總參謀部大樓都受到了沖擊。
許多開國將軍,甚至開國元帥都遭到了迫害。
值得一提的是,時為中央軍委常委的上將陳士榘,非常幸運地沒有受到任何牽連。
按照陳士榘將軍的兒子陳人康所著的《一生緊隨毛澤東——回憶我的父親開國上將陳士榘》一書的說法,陳士榘將軍一生緊隨毛主席,亦步亦趨,毛主席對,他就跟著對,毛主席錯,他就跟著錯,對毛主席的崇拜“細化到每一件小事和細節”,被毛主席夸贊為“同一個山頭”的人,因此在那段特殊的歲月里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
陳人康還在《一生緊隨毛澤東——回憶我的父親開國上將陳士榘》一書中提到了一件趣事:1974年的夏天,他和三哥陳人俊一起陪著父親到北京飯店吃飯。飯后,父親要理發,結果,父子三人在理發店遇上了粟裕大將。
粟裕大將在1952年就當上了副總參謀長,1954年扶正當上了總參謀長。
老覃在前段時間發布的《粟裕那份“得罪半個元帥”的電報都說了些啥?粟裕為何百口莫辯?》一文中說了,因為工作方式、方法,以及對工作問題的看法,粟裕在和國防部長彭德懷,以及之前擔任代總長的聶榮臻的溝通上出現了不協調。
老覃還在《粟裕在1958年“越權調兵”之事,是粟裕的無心之過還是子虛烏有?》《粟裕在莫斯科“失言”遭蘇聯總參謀長批評?網友:粟總忠心為國》等文章中講到了粟裕調兵和“失言”這兩件事上處理不好,最終在1958年5月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遭到了錯誤的批評。
在巨大的壓力前面,粟裕被迫一次次地做了違心的自我,一次次低頭認錯。
為此,陳賡后來曾對粟裕嘆息說:“自古以來,凡功勞太大,又不善于迎合上司的人,最終都只能靠邊站,偏偏,你老兄這兩樣都占了,命該如此。”
不過,毛主席欣賞粟裕的才能,對粟裕在戰爭年代的表現非常滿意,又對粟裕在總參職位上的工作也持肯定態度,說“粟裕到北京以后是為公還是為私?不能說都是為私吧”。
此外,周恩來,陳毅,葉劍英等軍委成員也共同出面保證,批斗粟裕沒有成為敵我矛盾。
如此一來,盡管粟裕的總參謀長職務被解除,卻被留在了軍委,沒有受到進一步的排擠,即使到了“文化大風暴”時期,在周總理的保護下,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
1967年,軍事科學院的造反派曾扯起過“打倒葉(劍英)粟(裕)王(樹聲)”的旗幟。
國防工辦在大反所謂“二月逆流”的時候,也貼了打倒粟裕的大標語,說他是“二月逆流”的干將。
周總理卻選擇在這個時候讓粟裕到國防工辦軍事代表組掛帥,和王樹聲一同負責國防工業口子,巧妙地回避了正在撲面而來的政治風波。
1970年1月,粟裕任職的國防工業軍管小組遭到解散。周總理又在第一時間指定他留在國務院業務組,很好地保全了他。
1974年這一年的夏天,粟裕和陳士榘在理發店不期而遇,兩人都非常開心。
粟裕主動上前和陳士榘熱烈握手、熱情問候。
他原本是想和陳士榘聊些什么東西的,但看見陳士榘身后跟著兩個年輕人,欲言又止,盡量把話題控制在各自身體上。
每有敏感點的話題出現,他總是不自覺地瞟兩眼那兩個年輕人,顯得顧慮重重。
陳士榘有所覺察,趕緊解釋,說:“他們是我兒子。”
粟裕這才如釋重負,伸出手,分別與陳人俊、陳人康握了握,最終還是什么都沒聊成,匆匆離開分別離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