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每跑3步完成1次呼吸,呼氣起始階段對應的落地腳是交替的……”料峭春寒中,3月的遼寧大連,清晨仍帶涼意。大連民族大學校園里,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物聯網工程231班退役大學生教官劉華,忙著帶領學生進行方陣晨練。在他的指揮下,方陣步伐有力、呼號激昂,成為校園里一道青春洋溢的風景線。
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多年來,大連民族大學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論述,高質量推動國防教育工作和征兵工作,努力把學校打造成新時代國防教育的堅強陣地、征兵工作的示范高地、雙擁工作的實踐園地。
▲ 大連民族大學退役大學生擔任軍訓教官。大連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供圖
抓住關鍵節點
強化思政引領
對大連民族大學文法學院法學221班學生張夢瑤來說,學校開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與軍事課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求‘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這與國防教育中‘國家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高度契合,我想為之作出青年人的貢獻,于是選擇應征入伍。”張夢瑤說。
激發青年學子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離不開大連民族大學前瞻性、系統性的特色教育舉措。
面向大一新生,學校開設晨練課,占體育課程總成績10%,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生活理念,培養自律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持續深化“三全育人”實踐路徑。
該校機電工程學院大一學生李鑫宇非常喜歡晨練,他說:“晨練課中,每一天的堅持都讓我變得更加堅毅。未來,我將把這些收獲融入日常,與各族同學共同營造積極向上的學風。”
學校精準把握新生入學關鍵期,組織開展入學前 “五個一”自我教育活動以及入學后的“十項教育”,緊緊圍繞國防教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兩大主題,充分發揮軍事課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的主陣地作用,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國防教育各環節,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和國防觀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大連民族大學豐富軍訓內容,強化思政引領。弘揚“六地”精神,賡續紅色血脈。軍訓后,組織學生實地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遼沈戰役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育引導學生深刻感受和弘揚紅色文化,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
深化改革創新
培育國防教育特色
“是學長,也是教官。”劉華所帶的晨練方陣是2024年新生開學時他作為軍訓教官的方陣,這位亦師亦友的學生教官受到學生們的普遍歡迎。
這些年,該校不斷優化軍訓機制,每年選拔60多名優秀退役大學生組成“最炫教官團”,擔任近5000名新生的軍訓教官和晨練課助教,嚴格把控軍訓質量,著重培養學生身體素質、規矩意識與報國情懷。
“我參加過3次軍訓,擔任過兩次軍訓教官,見證著學校軍訓內容逐漸豐富、完善并走向科學化的過程。”劉華說,去年9月,學校新生軍訓新增“輕武器射擊計劃”,高仿真的激光打靶體驗,打破傳統軍訓的單一模式,顯著提升了同學們的軍訓熱情。
文法學院法學222班學生馬軍入學當年,是該校首次讓退役大學生負責全校新生軍訓。通過擔負軍訓任務,馬軍的能力素質也得到鍛煉提升,3000米跑從不及格進步到良好,單杠引體向上從0個達到優秀。
一直以來,大連民族大學不斷加強退役復學學生的培養、管理和幫扶,提供思想引領、生活關懷、學業指導、就業幫扶,引導他們將部隊的紀律規矩和良好作風融入軍訓組織和日常管理,成為連接校園文化與軍旅文化的橋梁,激勵帶動更多學生攜筆從戎、參軍報國。
在退役復學學長的推薦下,劉華加入了學校“大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迷彩先鋒部 (后改為迷彩先鋒隊)”,并擔任迷彩先鋒隊隊長。
“學校有118名退役大學生被列為迷彩先鋒隊成員,協助黨委武裝部做好國防教育、征兵宣傳、軍訓組織、入伍手續辦理、退役大學生管理、晨練課組織等工作。”劉華介紹說。
此外,大連民族大學在兩校區精心打造“雷鋒兵”預征班,廣泛吸納有參軍入伍意愿、滿足入伍身體條件的學生。“預征班自成立以來,已吸納100余名成員,10余人經‘雙合格’及役前訓練成功入伍,有效提升了應征入伍大學生的數量與質量。”馬軍表示,如今,他作為“雷鋒兵”預征班負責人,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為國防教育發光發熱。
“退伍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2024年,張夢瑤參與了遼寧省高校“征兵宣傳進校園”系列活動。“幾位宣講人生動講述他們在邊疆頂風冒雪巡邏、在救災一線搶險救人的經歷,讓在場同學無不動容。”張夢瑤說。
一直以來,大連民族大學多舉措推進征兵宣傳,組建退役大學生征兵宣講團,近3年成功舉辦征兵宣講活動200余場。同時,在學校黨委學生工作部公眾號開設視頻專欄,聲情并茂介紹入伍政策、鮮活生動展現軍營生活,持續激發青年學子參軍熱情。
落實服務保障
提升鑄魂育人實效
“每年秋季學期,學校都會發放學費補償金,我還應聘上了針對退役大學生的勤工助學崗,滿勤的情況下每月能拿到320元勤工助學補助。”張夢瑤說,目前共有63名退役大學生跟她一樣,在勤工助學崗為學校國防教育工作作貢獻。
從軍磨礪報國志,卸甲歸來續榮光。大連民族大學構建起了多層次的資助體系。2024年,學校向應征入伍和退役復學學生發放172萬余元學費補償代償金,并每月向退役大學生發放助學金,幫助他們無憂完成學業。
寒假期間,學校為擔任軍訓教官的退役大學生們及其家庭寄去慰問信,在“錦書遙寄”中傳遞育人情懷,自覺將雙擁工作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
從入學前后的思政引領,到組建迷彩先鋒隊、“雷鋒兵”預征班,再到成立征兵宣講團、設勤工助學崗,大連民族大學做好學生服役前后貫通式培養,不斷創新國防教育形式,構建從校園到軍營全鏈條育人體系,落實“一年兩征”任務,全面推進國防教育各項任務要求落地見效。
2024屆畢業生古麗孜拉·沙拉西成為山東艦入列后的首批女艦員,2023屆畢業生西艾力·衣孜木,曾連續擔任兩屆新生軍訓總教官,畢業后在高校擔任輔導員……一批批退役大學生畢業后投身各行各業,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留下一串串閃耀的足跡。
“一直以來,大連民族大學對國防教育與征兵工作予以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統籌規劃。在領導小組的引領下,科學制定相關方案,落實資助辦法,推進國防教育課程建設,打造特色課程體系。同時,把國防教育和征兵工作納入學院考核范疇,形成有效激勵監督機制。”大連民族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黨委武裝部部長、學生處處長李英震說,學校通過這些舉措,致力于持續提升學生的國防意識,厚植愛國情懷,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注入更為強勁的動力。
監制 |肖靜芳
統籌 |安寧寧
編輯 |王珍 周宛霖
制作 |章音頔
來源 |中國民族報
看完了,點個“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