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搜搜《世上最美的溺水者》這本書的介紹,八成都是些“加西亞·馬爾克斯短篇集大成之作”“七場白日溺水的夢境”“比《百年孤獨》還要魔幻”諸如此類的評價。
但!怎!么!沒!人!提!那!篇!復!仇!爽!文!
(對不起請原諒我的激動...)
其實不光這一篇復仇爽文的發現,我們在共讀這本書的這些天里,還發現了件奇奇怪怪的事:
有朋友發現,這部短篇集里的七篇故事,不光名字一篇比一篇長(第一篇名字是4個字,第七篇卻有足足25個字!),還都是“......的......”的結構(嗯,但第一篇叫《巨翅老人》)。
前者不知道是否是老馬有意為之,后者確實從他其他作品的書名里也能發現有這樣的習慣:霍亂時期的愛情、族長的秋天、迷宮中的將軍......太多了!
而剛剛提到的那篇復仇爽文,就是倒數第二篇《出售奇跡的好人布拉卡曼》,這一篇主角有兩個:壞人布拉卡曼和好人布拉卡曼,二人算是師徒關系。
老壞布帶著好小布,靠著一身奇門異術云游四方,其間老壞布因為真不是什么好人,沒少在精神、肉體上折磨好小布。
- 他扒掉了我身上最后幾片破布,用帶刺的鐵絲網圍住我,拿硝石在我的傷口上來回蹭,把我泡在自己的尿里,拴住我的腳踝把我吊在太陽底下暴曬,嘴里還嚷嚷著,說那些折磨不足以平息他的怒火。
從一開始設定里就存在的奇門異術越來越魔幻,到最后發展成了好小布真正習得了讓死人復活的能力,而他對老壞布的復仇,就從這本來是救人的能力,設計了一個極為狠毒的陷阱讓老壞布自投羅網。
- 他看著我,就像看著一位母親,眼睛里仍舊含著男人的淚水,身體因為痙攣彎過來又扭過去,最終雙臂環抱著咽了氣。當然,這是我唯一一次失手。
故事的結局可不是失手殺死他那么簡單。魔幻色彩一直是老馬的作品最廣為人知的特色,也像最開始說的,這部短篇集在某些片段甚至壓過了《百年孤獨》。
他筆下的魔幻總像是有種奇妙的說服力,讀著讀著如呼吸一般就接受了所有設定,向來不“強行”的,也更不會“耍賴”,從不會讓人讀著讀著腦子里冒出來一句“什么玩意兒”,哪怕天上掉下一個年老色衰、翅膀無力的天使,哪怕海上飄來了宣告著死亡的玫瑰香氣。
哦天,它怎么自己都會發光了
這篇在共讀最后也收獲了很多朋友的喜愛,我們收集整理了大家的打卡,精選了幾位朋友分享的“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故事”,里面有關于這篇《出售奇跡的好人布拉卡曼》的,也有《逝去時光的海洋》和最后那篇名字足足有25個字、篇幅占據了半本書的故事的。
都很新鮮很真實,希望你讀得愉快。不想被劇透的話建議劃到最后買一本回去自己也讀一讀就更好了,提前謝謝您嘞。
▼@紫棋
“反正人天天做夢,夢一回則少一回,無妨。”
我盯盯望著目錄(之前沒說,全篇都是“……的……”就很有意思),從頭到尾、從尾倒回頭反復,細細念一念篇名,最喜歡的始終定不了,那我最愿意停留在哪篇,那會是《逝去時光的海洋》。
那片海洋它有個title,逝去時光,那是說它有個“特異功能”。逝去時光就是它的“特點”,這樣理解就比較舒服了。
也許是因為它不是個閉環,小鎮永遠安靜,小鎮上的人都來了又去,又回來,熙熙攘攘,有過,它堅于等待一個狀態:起死回生。
也許是因為它不劃上句號,小鎮貧瘠,人都懶懶地打不起精神,大海打嗝,烏云造訪,所有事物都人格化,鎮上的人攬括半真半假的生活哲學,遵守規則,陸地如此,那帶來困擾的大海呢,有沒有人想知道海里的天地?不想也得想,好吧,去。
這里正是我著迷的地方。海里是很里面很里面的地方,來者逝者游過但有“鮮花稅”,再說,沒有聲音,隨機相遇已是最佳避世境了,我不需要更多。只不過鎮有鎮命,海有海格,小鎮貧瘠,深海又怎會熱鬧到哪里去,但一回游足矣。
反正人天天做夢,夢一回則少一回,無妨。
著迷結束的時候,又可以翻開再看一次,看出點別的,又少一回夢了——離不開的小鎮,鉛化的雙腿。
說著說著,我原來在這篇不自覺成了個旅人。我可以闔上,但打開我就愿意讀下去,因為這篇無論何時何地故事發生都兩個人,有熱鬧有對話,有不說不停不看,應有盡有。
“你們也該離開了。這個世界上有好多事可以做,干什么都比死守在這個鎮子上挨餓強。”
這句話猶如投下的種子,至少種在我這旅人心里,海洋囊括所有逝者安息,逝去的時光被海收容,不想太接近可以離開,看盡了就離開,不知小鎮上的他們會不會把這話聽進去。
▼@沐染
“一個在深海永駐,一個在人間呼喚。”
死亡在此并非終結,而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重新詮釋,既消解了世俗的浪漫幻想,又在永恒中賦予其新的意義。
浪漫的本質往往依賴時間的流動(如相遇、熱戀、分離),但死亡將時間凍結,使浪漫淪為一種博物館式的陳列。
小說中,死亡并未終結孤獨,反而將其推向極致。佩特拉與雅各布生前的情感隔閡在死后延續為永恒的錯位——一個在深海永駐,一個在人間呼喚。人類本質上是“困在鏡像牢籠中的個體”,死亡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孤獨。
當浪漫被剝離了時間、欲望與矛盾,是否還能稱為浪漫?答案或許隱含在深海那“攜著鮮花的水流”中——死亡以消解為代價,將浪漫升華為一種超越人性的詩意存在,但這種存在本身,恰恰是對生命短暫與激情易逝的終極反諷。
▼@Mr.Alone
“好多神奇的句子,和出其不意的幽默感。”
最喜歡的一篇,一定是《出售奇跡的好人布拉卡曼》,我愿稱之為馬氏爽文。除了爽文之外,這篇還有好多神奇的句子,和出其不意的幽默感。
“二月是一群看不見的大象”,轟轟烈烈的闖過去,卻不留下一絲痕跡;壞布拉卡曼“把總督的臉裝扮得如此莊嚴,以至于他們在死后好多年里把這里管理得甚至比他們生前還要好”。好諷刺,好幽默,不被管束的地帶反而比被管理的時候更好。
海軍陸戰隊的司令官死于他賣的假藥,于是掀起了以消除黃熱病名義的戰爭。老馬非常正面的帶入了一段拉美被侵略的歷史,而我卻不覺得過分。壞卡曼折磨好卡曼,好卡曼卻學會了新手段,從此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甚至“睡覺的時候不用定鬧鐘”。
而“我”也給了壞卡曼最隱秘的報復:他將在暗無天日的棺材里活下去,永遠!
▼@H
“只要我活著,他就得在墳墓里活下去”
我最愛的一篇,其實我本想選純真的埃倫蒂拉,因為我并沒有按順序讀最后三篇,大家讀的進度很快,在分享感悟的時候這篇最吸引我,但我最喜歡的一篇是我之后讀到的——《出售奇跡的好人布拉卡曼》。
這個結局太出乎了我的意料,故事情節也是。
在好人布拉卡曼忍受了無盡的折磨之后,獲得了讓人重生的超自然能力,只要他活著,壞人布拉卡曼就會在墳墓中,一直活在無盡的生生死死之中。
“我都會給他帶去滿滿一汽車的玫瑰花,我的心也會因憐惜他的美德而隱隱作痛,但接下來,我會把耳朵貼在墓碑上,聽他在那口已經破爛不堪的大箱子的碎片中哭泣,如果他又死了,我會再讓他活過來,這個懲罰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只要我活著,他就得在墳墓里活下去,也就是說,永遠。”
▼@非花非霧
“當然還有床單。”
喜歡埃倫蒂拉的故事。
在這篇故事里看到了前面幾篇的影子。占半本書的篇幅把前半本書全都串聯起來了。
首先是翅膀。在祖母和尤利西斯對話的時候出現。當時祖母問尤利西斯應該有翅膀吧,尤利西斯說那是我的爺爺。私奔回來后他還覺醒了一些異能,對標上巨翅老人的異能。
我覺得,也許翻譯過來的這個“爺爺”其實是外祖父。因為尤利西斯的媽媽是印第安部落掌握了古老秘密的女人,而再上一代有些神秘的能力誰能說得清呢。隔代遺傳的設定到后來把血脈激發出來也是挺帶感的。但我更傾向于相信這是埃倫蒂拉在尤利西斯身上埋的一條線,作為尤利西斯后來在睡夢中聽到埃倫蒂拉的呼喊,指引著尤利西斯去找她的線。(《巨翅老人》)
來自參議員的介紹信。祖母去追私奔的埃倫蒂拉時去向世俗權力求助。迷戀女孩林間野獸氣息的奧內西莫桑切斯參議員給祖母寫過介紹信。(《超越愛情的永恒之死》)
埃倫蒂拉最美最輝煌的時候,村鎮越來越熱鬧:好人布拉卡曼來了。他來復現壞人布拉卡曼的表演。(《出售奇跡的好人布拉卡曼》)
蜘蛛女來了。在巨翅老人被參觀帶來流量的時候,蜘蛛女跟著馬戲團去分流。這是哪里有熱鬧她就往哪里鉆吶。(《巨翅老人》)
永生世界的使者?會是逝去時光的海洋深底里的來訪者嗎?還是那個世上最美的溺水者?或者是來自幽靈船上的某個人?不確定。
他們都成為了“來歷不明的寄生蟲”!因為只有一個埃倫蒂拉,能養活這么多人。
當然還有床單。埃倫蒂拉接待客人的間隙,換下臟舊濕透的床單。向赫伯特先生借五百比索需要陪伴一百個男人的女孩也要擰被汗水浸透的床單。(《逝去時光的海洋》)
▼ 更多精彩分享請見
▼ 更多故事盡在
四月共讀預告
[意]茱莉亞·卡米尼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