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馬關李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策略探討
王 柬
馬關縣地處云南省東南部,屬亞熱帶東部型季風氣候,四季如春,年均氣溫16.9℃,年日照時數1804h,年均降雨量1345mm,無霜期327d。馬關縣水利資源豐富,土壤肥沃,非常適宜李等水果生長,極大地推動了馬關縣李產業發展。但受傳統栽培管理技術影響,馬關縣的李產量、品質并不理想。為提高李產量和品質,滿足市場需求,研究李種植管理技術和病蟲害防治對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 園地選址
優先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土層深厚、土壤疏松透氣、腐殖質豐富、排灌便利、交通便利、空氣水源土壤無污染、pH值6.0~7.5、坡度小于25°的地塊種植李,規避鹽堿區域以免損傷李的生長能力。李耐澇能力較弱,若想要提高李產量及品質,要盡可能篩選優質地塊。
2 種苗
優先選擇適宜當地氣候條件與立地條件的品種,確保品種純正。同時,種苗要求根系發達且完整,芽質飽滿,做好病蟲害檢疫工作,確保無病無蟲。建議優先選擇1年生嫁接良種且無病蟲害的合格苗木,以確保達到早掛果的目的,為李高產增收奠定基礎。
3 定植
首先,合理確定定植時間。建議在10月至翌年2月移栽定植李樹。其次,合理控制定植密度。綜合考慮地力、地勢、地形以及品種特性、目標產量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確定栽植密度。平地建議株距3m,行距3~4m;山地建議株距2m,行距3m,以每667m2栽植80株左右為宜。合理配置授粉樹。建議栽植2個及以上品種,主栽品種和授粉品種的比例為5:1。授粉樹配置要均勻,建議在李園內按照“Z”字形分布栽植。另外,需要科學定植。定植前需挖定植穴,長0.6m,寬0.6m,深0.8m。定植穴挖好后,準備腐熟農家肥20kg+復合肥1kg,與底土充分混勻之后回填至定植穴內,高出地面20cm,做成饅頭形。李樹定植時在定植穴上開穴,遵循“三埋兩踩一提苗”的原則與要求進行定植。將李苗放置于定植穴正中并扶正,讓根系保持舒展,然后一邊回填土壤一邊輕輕提拉幼苗,讓根系和土壤緊密接觸,避免窩根,然后繼續回填剩余土壤并壓實,堆成里高、外與地平形狀,防止穴中積水。李樹苗移栽定植后要澆足定根水,然后覆草覆膜保溫保濕,提升樹苗成活率。
4 土壤管理
首先,種植李的土壤要求疏松透氣、不易積水、肥力高,因此,在李種植前應做好深翻改土以及施肥等各項工作,為李樹生長創造有利條件。其次,李樹定植后要逐年擴穴,促進根系生長。建議在李樹生長期淺耕1~2次,越冬之前再在樹冠外圍深耕一次,深度40cm,樹冠內可淺耕1次,深度10cm。重點做好對衰老更新樹、成年果樹的擴穴深翻工作,同時配合施加適量肥料,增加李結果量。最后,要提高間作意識,針對幼齡李樹,建議在樹冠尚未封行前間作一些豆科綠肥、花生、紅薯等作物,禁止間作高稈作物。
樹冠封行之后不可再間作,此時可讓其自然生草,減少水分、土壤以及肥料流失。進入李樹的需水、需肥關鍵期后,要及時將雜草割掉并進行腐熟堆區發酵,然后還土,為李樹生長提供養分,同時也能夠起到保水保肥效果,促進李樹生長。
5 施肥管理
幼年樹。施肥要遵循勤施薄施的原則,建議全年施追肥5~6次。栽植后前2年分別在每年的2月、3月、4月、5月、11月追肥一次,每次每株追施0.2%復合肥+0.2%尿素共4kg,促進枝梢生長。
成年樹。李樹栽植后第三年開始就會逐漸結果,此時建議每年施加基肥1次,同時再追肥3~4次。
具體施肥要點與方法如下。第一,重施基肥,建議在每年的10-11月施,重施腐熟農家肥,輔施復合肥或氮磷鉀肥。以每667㎡產果2500kg的李園為例,建議每667m2施腐熟農家肥2500kg+氮肥16kg+磷肥60kg+鉀肥18kg。施肥時采用放射狀溝施肥法,施肥后及時覆土,避免肥效揮發。第二,萌芽肥。李樹進入萌芽期后,要及時追施萌芽肥,建議每株李樹澆施一擔清糞水對尿素190g。第三,壯果肥。為提高果實產量,建議在李速生期每株樹澆施一擔糞水對鉀肥450g+尿素150g,開環狀溝施入即可。第四,根外追肥。果實膨大期至采收前3周左右,樹冠噴施0.3%磷酸二氫鉀+0.3%尿素,間隔7~10d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可促進果實膨大,提升果實產量。
6 灌溉排水
積水或缺水均不利于李樹生長。建園時應當建立完善的排灌設施設備,滿足排水及灌水需求。根據李樹的需水規律及自然降雨情況靈活控制灌水時間,正常情況下每年只需澆水一次,即在秋季施基肥后灌水,加快肥料轉化吸收利用,同時也能確保李樹安全越冬。若在持續干旱天氣,應當重點灌好花前水、花后水、果實膨大水,開花期要暫停灌水,避免出現落花落果現象。澆水時不可大水漫灌,推薦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此外,李樹抗澇性較差,要密切留意天氣狀況,及時做好清溝排水工作,避免果園積水對李樹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7 整形修剪
幼年樹。整形修剪的重點在于擴大樹冠,因此,可在春季枝條萌發前定干,將高度維持在40cm左右。萌芽后可根據幼芽生長狀態選擇4個不同方向的優質芽,萌發后成長為主枝。待主枝生長到40cm時,需進行首次摘心處理,減少過度生長對李樹造成的負擔。主枝及副主枝上應盡可能多留小枝,并將其培養成為豐產樹冠,增加結果量。若主枝生長角度不達標,可對其施加適當外力以改良樹形。樹形管控方面,則將心形作為首選。
結果樹。針對已經結果的李樹,需在春末夏初時抹芽除萌,5月中旬將主側枝上旺長的主梢剪掉,減緩生長速度。6-7月,需要將徒長枝、背枝等影響采光的枝條修剪掉。冬季要重點做好對病蟲枝、干枯枝、下垂枝的修剪工作,針對交叉枝、重疊枝以及衰老枝等也要進行適當修剪處理,減少水分和養分消耗,促進李樹生長。
8 花果管理
合理配置授粉樹,滿足授粉需求。同時,可以在李園內釋放蜜蜂或通過人工授粉提高李樹授粉效果,增加結果量。根據樹勢以及目標產量、著果情況合理控制結果量,做好疏花疏果。確定合理疏果時間,堅持在李二次落果后再疏果,最晚不可晚于硬核期,建議在花后2個月內按照留果量完成疏果工作。中長果枝建議每間隔7cm留果1個,短果枝僅留1個果。
9 病蟲害防治
政府相關部門首先應當提高李病蟲害防治意識,做好病蟲害調查、監測、預警工作,掌握李病蟲害發生動態以及李樹生長狀況,及時發布預警信息,讓果農了解各類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同時指導果農科學、正確防治病蟲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蟲害對李樹的影響,確保李高產穩產。目前,馬關縣李種植中常見的病蟲害主要包括:紅點病、流膠病、穿孔病、蚓蟲、食心蟲、紅蜘蛛等。防治李病蟲害時,應當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及原則,綜合應用農業技術、物理技術、生物技術以及化學技術,提升李病蟲害防治效果。
首先,農業防治方面,要求重點做好種苗選擇、園地選址、整地施肥、水肥管理、中耕除草、灌溉排水等各項工作,增強李樹的抗病力,預防李病蟲害發生。其次,物理防治方面,推薦使用燈光殺蟲技術、黃板殺蟲技術。如每667㎡李園懸掛黃板30張,可誘殺蚓蟲;將黑光燈放置于李園內,夜間開啟黑光燈后可誘殺飛蟲,減輕對李的威脅。
其次,生物防治方面,要重點推廣應用天敵、生物農藥防治技術,如食螞蠅是蚓蟲的天敵,可捕食蚓蟲減少李園內蚓蟲數量,減輕危害;利用白僵菌、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苦參堿、綠僵菌等多種生物、植物農藥,對李常見病蟲害均可起到不錯的防治效果。
化學防治方面,要求科學選擇化學農藥,禁用六六六等劇毒農藥,從正規途徑購買低毒、高效、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并控制好用藥時間、方法、劑量,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防治李流膠病,推薦交替使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間隔1周用藥1次,連續用藥2~3次;防治李蚜蟲,推薦交替使用50%馬拉硫磷、50%滅蚓松可濕性粉劑、50%辛硫磷乳劑噴霧防治,間隔1周用藥1次,連續用藥2~3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