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河子大學食品學院魏長慶教授團隊對沙棘油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綜述。該研究聚焦于沙棘油在創新提取技術、全面成分分析、生物活性評估以及高效輸送系統開發等關鍵領域的前沿動態。研究結果以“Recent advances in innovative extraction techniques, comprehensive composition analysis, bioactivity assess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delivery systems for sea buckthorn oil”(沙棘油在創新提取技術、全面成分分析、生物活性評估以及高效輸送系統開發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在國際權威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上發表(中科院一區,IF=15.1,TOP期刊)。
沙棘油(SBO)是一種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功能性油脂,其提取技術、化學組成、生物活性以及載體遞送技術等方面受到了廣泛關注。離心分離和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是沙棘油提取的主要商業化技術。沙棘籽油富含亞油酸、亞麻酸和植物甾醇,主要用于保肝、增強免疫力和美白皮膚;沙棘果油富含棕櫚油酸和類胡蘿卜素,主要用于改善胃腸功能和抗炎。作為一種食品、保健品和藥品的寶貴資源,沙棘油在體外和體內研究中均顯示出顯著的功效。為了提高沙棘油的穩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乳化技術和微囊化技術被廣泛應用。未來的研究應聚焦于優化提取工藝、開發新型載體系統以及開展高質量的臨床試驗,以驗證其劑量-效應關系和安全性,從而推動沙棘油的工業化應用。
石河子大學食品學院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方向負責人魏長慶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碩士生李亞轉為第一作者。近年來,該團隊致力于糧油精準適度加工、風味鑒析與調控、副產物高值化綜合利用等系列的科研,相關成果已發表在Food Hydrocolloids、Food Chemistry等國際知名期刊。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天山英才、九師科技計劃等項目的支持。
近日,石河子大學食品學院魏長慶教授團隊在利用脂質代謝組學探究沙棘果油的氧化規律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研究結果以“Investigation of the oxidation rules and oxidative stability of seabuckthorn fruit oil during storage based on lipidomics and metabolomics”(基于脂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研究沙棘果油貯藏期間的氧化規律和氧化穩定性)在國際權威期刊Food Chemistry上發表(中科院一區,IF=8.5,TOP期刊)。石河子大學食品學院糧油技術研發中心方向負責人魏長慶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碩士生李亞轉為第一作者。
來源:石河子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