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史上,背叛與反噬的劇本并不罕見,但偉創力與華為的故事卻堪稱教科書級案例——一家市值數百億美元的全球代工巨頭,因背棄合作二十年的伙伴,短短兩年內淪落到工廠賤賣、訂單歸零的境地。
這場因政治裹挾而起的鬧劇,不僅讓偉創力付出了慘痛代價,更成為全球供應鏈博弈中“短視逐利必自毀”的最佳案例。
從“蜜月”到“捅刀”:25億美元訂單背后的致命背叛
2000年代初,華為初登國際舞臺,亟需成熟的制造伙伴打開全球市場。彼時,總部位于美國硅谷的偉創力已是全球第二大電子代工廠,雙方一拍即合。偉創力為華為提供從設計優化到整機組裝的全鏈條服務,華為則憑借創新產品為其帶來年均超25億美元的訂單。珠海、長沙等地的偉創力工廠24小時運轉,甚至專門設立華為技術團隊辦公區,合作深度可見一斑。
這段“蜜月期”持續近二十年,華為手機全球份額沖至第二,偉創力也賺得盆滿缽滿。然而,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后,偉創力迅速翻臉。三天內,其全球工廠單方面停止華為生產,更以“遵守美國出口管制”為由,扣押華為價值7億元的物料設備,包括5G基站核心部件。華為派150輛貨車赴珠海工廠拉貨,竟遭阻攔,談判中偉創力甚至要求華為自費通過第三方轉運物資,態度之傲慢引發輿論嘩然。
華為的反擊:供應鏈重構與“去美化”突圍
面對偉創力的背刺,華為展現驚人韌性。48小時內,華為啟動應急預案,將訂單轉至富士康、比亞迪等本土代工廠,后者迅速調整生產線填補產能缺口。富士康承接手機組裝,比亞迪則憑借電池技術優勢接手零部件制造。與此同時,華為加速供應鏈“去美化”,2020年推出的手機已實現“零美國零件”,鴻蒙系統、5G基站等核心技術全面自主化。
偉創力的噩夢就此開始。失去華為訂單后,其中國工廠訂單量暴跌70%,深圳、珠海工廠被迫關閉,長沙工廠以3.68億元賤賣給比亞迪。2020年財報顯示,偉創力營收同比縮水40%,凈利潤暴跌61%,市值蒸發超百億美元。曾為華為代工榮耀Magic系列的珠海工廠,最終被領益智造以“白菜價”收購,淪為蘋果供應鏈的附庸。
商業信譽崩塌:全球客戶“用腳投票”
偉創力的失信行為引發連鎖反應。小米、OPPO等中國廠商擔心成為下一個“華為”,紛紛終止合作;國際客戶因擔憂政治風險轉移訂單。其深圳工廠員工回憶:“扣押事件后,車間從三班倒變成‘上二休五’,最后連流水線都被拆賣。” 更諷刺的是,偉創力試圖通過“洗白”,稱“期待與華為重建合作”,卻遭網友痛批:“需要時落井下石,落魄時搖尾乞憐,商業底線何在?”
反觀華為,危機中加速技術突圍。2023年,華為5G必要專利占比超20%,鴻蒙系統裝機量突破10億,折疊屏手機全球市占率第一。偉創力事件反而倒逼華為構建起更安全、多元的供應鏈體系,徹底擺脫“卡脖子”風險。
偉創力的垮臺,本質是政治干預商業的惡果
偉創力的垮臺,本質是政治干預商業的惡果。美國禁令出臺后,偉創力內部曾激烈爭論:一派主張維護中國市場,另一派則押注“政治正確”。最終,后者占據上風,卻誤判了華為的反制能力與中國市場的決絕態度。
這并非孤例。2022年,美光因斷供華為導致在華營收暴跌90%;2024年,英偉達特供芯片因技術滯后遭中國企業冷遇。這些案例印證:將技術霸權凌駕于市場規律之上,終將遭反噬。正如比爾·蓋茨所言:“斷供中國只會加速其自給自足?!?/p>
為的絕地反擊,為全球企業提供了寶貴經驗。其一,供應鏈安全需“雞蛋分籃”——通過扶持本土供應商、自建產能降低風險;其二,核心技術必須自主,鴻蒙、麒麟芯片的突破證明“備胎”終成“王牌”;其三,地緣博弈中保持戰略定力,以技術優勢對沖政治圍堵。
創力的教訓同樣深刻:商業信譽是跨國企業的生命線??垩喝A為物資或許換來一時政治迎合,卻徹底摧毀客戶信任。當企業淪為地緣博弈棋子,失去的不僅是訂單,更是立足全球市場的根基。
結語
偉創力的故事尚未終結——其在美國本土的工廠因成本高企陷入裁員潮,而華為已攜5.5G與光子芯片技術開啟新戰場。
正如任正非所言:“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華為的崛起與偉創力的沒落,恰似一面鏡子,照見霸權邏輯的虛妄,亦映射自主創新的光芒。若您認同中國科技企業的硬氣,請點贊支持,為中國崛起助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