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清明節,老話:“3菜不上桌,福氣不進門”,是指的哪3菜?4月4日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既有祭祖掃墓的肅穆,也有順應時令的食俗。清明除了祭祖之外,還有踏青的習俗,清明踏青摘野菜吃春菜,清明飲食也有講究的,民間也有“3菜不上桌,福氣不進門”的說法,不同地區存在差異,但普遍認為這3道菜需具備以下特點:綜合多地習俗,下面一起來探個究竟吧:
這里的3菜指的是:青團、春筍、艾草雞蛋
青團(艾草應春)、春筍(破土順時)——順應自然;春筍(山林之賜)、艾草雞蛋(田間靈草)——感恩土地;碰蛋(孩童嬉戲)、青團(全家制作)——家族和睦。
一、青團——艾草護身,團圓納福
青團以艾草汁染成青色,艾草自古被視作“辟邪草”,《荊楚歲時記》記載“清明插艾”驅毒避穢;青團圓潤的外形象征家庭團圓、陰陽調和。江南地區用青團祭祖,寓意“敬祖承福”;食用青團則象征將祖先的福澤“吃進肚里”,護佑平安。青團的青色呼應春天“木德”,暗合《禮記·月令》中“季春之月,食麥與雞”的時令養生觀。
二、艾草煮雞蛋(清明碰蛋)——寓意:祛病強身,破舊迎新
清明時艾草鮮嫩,與雞蛋同煮,借艾草藥性驅寒濕(《本草綱目》稱艾草“通十二經”),雞蛋象征生命與新生。“碰蛋”游戲(孩童以熟雞蛋相撞,蛋殼不破者為勝)寓意擊退厄運,勝者得福;部分地區將雞蛋染紅,象征“鴻運當頭”。此習俗融合了寒食節禁火后以冷食雞蛋充饑的古風,以及清明陽氣生發的養生智慧。
三、春筍——破土新生,步步高升
春筍在清明前后最為鮮嫩,其破土而出的生長態勢,被賦予“節節高升”的吉祥含義。江南一帶常以油燜春筍、腌篤鮮等菜肴祭祖,既表達對先人的敬意,也寄托后代事業順利、家運興旺的愿望。清明春筍脆嫩,破土而出的姿態象征家族突破困境、家運上升;其“節節高”的形態呼應“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
江浙一帶常以油燜春筍、腌篤鮮等筍肴供奉祖先,表達對先人開基立業的感恩;宴客時則暗含對賓客事業順遂的祝福。春筍順應天時而生,體現《齊民要術》中“順天時,量地利”的農耕智慧,象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為何存在不同版本的“3菜”?
1、地域差異:北方少竹筍,可能以韭菜(“久財”)替代;西南山區則重視野菜(如蕨菜)。
2、文化演變:艾草雞蛋與青團均含艾草元素,部分地區可能合并為一道;薺菜與春筍同屬時蔬,常因地擇用。
3、功能側重:青團側重祭祀,春筍象征發展,艾草雞蛋偏向驅邪,三者組合更全面涵蓋“福氣”內涵。
LIly美食談碎碎念:
三種食物同樣完美詮釋了清明節的祈福傳統,展現了中華飲食文化“因時而食,寓禮于味”的深厚底蘊。以上就是關于清明節的傳統飲食習俗,清明節記得給家人做這3菜吃哦,順應節氣飲食的同時,鮮美營養更健康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