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青海訊(記者 保積來 通訊員 何薇)2025年3月27日,青海省烏蘭縣泉溝唐吐蕃時期墓葬出土的銀飾金王冠與鋬指杯歷時兩年完成修復,正式通過專家驗收。
實證絲路文明 解碼高原歷史
烏蘭泉溝墓葬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是青藏高原首次發現的唐吐蕃時期壁畫墓,其墓室壁畫與出土文物因極高的歷史價值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9年,考古人員在發掘過程中,意外發現了一個隱藏在墓室外壁的暗格,暗格內放置著一件珍珠冕旒龍鳳獅紋銀飾金王冠和一件鑲嵌綠松石四曲鋬指金杯。兩件文物制作精美、工藝精湛,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對研究青海地區多民族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大意義。
科技助力修復 重現千年工藝
由于長期埋藏于地下,兩件文物均出現嚴重損壞問題。銀飾金王冠銀質胎體厚度不到200微米,普遍出現分層腐蝕現象,下半部分嚴重粉化;鑲嵌的寶石粉化、脫落;紡織品幾乎糟朽殆盡。鋬指杯雖大體輪廓尚存,但部分綠松石脫落,表面也有不同程度磨損。為了完成這兩件珍貴文物的搶救性保護,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青海省文物局)的指導下,烏蘭縣文體旅游局委托文物修復團隊運用先進的修復技術和設備,對銀飾金王冠與鋬指杯進行了精心修復。在修復過程中,文物修復師們遵循“最小干預”和“可逆性”原則,采用脫鹽、除銹、加固、補配等一系列科學方法,對文物進行了全面修復。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銀飾金王冠與鋬指杯修復工作順利完成。修復后的文物不僅恢復了原有的外觀和形態,其歷史信息和文化價值也得到了有效保護和傳承。經專家評估,修復后的文物保存狀況良好,達到了預期的修復效果。
守護文化遺產 推動活化利用
此次修復項目的成功實施,是青海省可移動文物保護領域的又一重要成果。通過對烏蘭泉溝墓葬出土文物的修復和研究,不僅為了解唐吐蕃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也為展示絲綢之路青海道文化交流的歷史畫卷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下一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青海省文物局)將繼續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讓更多的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更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