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地震臺網3月28日消息,3月28日14時20分,在緬甸發生7.9級地震,我國云南多地震感強烈。本次地震是今年以來全球發生的第17次6級及以上地震,也是今年以來的最大地震。此次地震有何地質背景?是否會引發海嘯?余震情況如何?對我國將造成什么影響?帶著這些問題,極目新聞記者獨家采訪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王墩。
地震由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強烈活動引發
極目新聞:本次地震成因為何?
王墩:這次地震主要是印度板塊向東北方向擠壓歐亞板塊,兩個板塊之間持續碰撞。緬甸正好位于兩大板塊碰撞點的東側。地殼應力通過這兩個板塊邊界的一個大斷層釋放,這是一個長達1200公里的右旋走滑斷裂。這個斷層釋放了兩個板塊之間的應力,地震就是板塊應力釋放的結果。我們地質大學和中國地震局聯合的全球大量減災團隊,在震后一個小時用全球的數據,解算發現此次地震的破裂尺度超過400公里。從震中北面緬甸曼德勒到南邊,一直延伸了400至500公里,這是非常長的一個地震破裂長度。歷史上這個斷裂帶也是緬甸地區主要地震活躍帶,多次強震都與此有關。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震局聯合科研團隊快速評估的地震破壞現場
極目新聞: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是多少?淺源地震是否加劇了破壞力?
王墩:這次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30千米,屬于淺源地震。淺源地震離地面近,其能量釋放更接近地表,地表的震動強度更大,對基礎設施和建筑物的破壞力更強。我們通過計算獲悉,這次地震震中的烈度可以達到9度到10度。震中非常靠近緬甸曼德勒市中心,人口密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比較弱,其損失可能會非常慘重。
極目新聞:歷史上該區域是否發生過類似強震?
王墩:歷史上緬甸中部也發生過多次歷史強震,1930年發生過7.3級地震,2012年發生過6.8級地震,歷史上這里就是強震的多發地區。
極目新聞:7.9級地震對緬甸及周邊國家的實際破壞力如何評估?最嚴重的受災區域可能在哪里?
王墩:根據目前我們得知的情況來看,目前地震最大的受災區域就是在震中及其斷層沿線區域。斷裂帶的向南延伸,從震中沿線的城鎮、人口聚集區都是潛在破壞和遇難人數較多的區域。
另外,緬甸建筑物抗震設防的等級不是很高,可能傷亡更嚴重一些。次生災害也需要考慮,如滑坡。比較好的一個情況,這一斷層相對來說距離海岸線較遠,大約相距100至200公里,因此海嘯的風險并不大。如果一旦產生海嘯,對沿海岸的建筑物將會帶來破壞性的打擊。
緬甸地區接下來可能會有多個強余震
極目新聞:為何這次緬甸地震,我國云南等多地震感強烈?
王墩:本次地震的震中距離我國最近國境線294公里,造成云南西雙版納、德宏、昆明、麗江、保山、大理等地震感強烈,貴州、廣西等地亦有震感反饋。主要原因是此次地震震級很大,還有就是地震破裂尺度非常大。
極目新聞:這次地震會對我國地質安全產生什么影響嗎?
王墩:目前看來,沒有清晰證據顯示會對我國的地震活動造成影響,但是,需要密切關注相鄰區域的震情發展趨勢。
極目新聞:黃金72小時內,救援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王墩:現在最需要關心的是強余震,一般在發生一個7.9級的大震后,會有相當數量的6級到7級的強余震發生。這樣的強余震在震后發生后,將對主震中已遭受破壞的構筑物帶來非常大的二次傷害,它還會阻礙抗震救災和人員搜救的進展。
另外,交通、氣候等因素也會對我們黃金72小時救援帶來影響。與此同時,地震預警能力也很重要,能不能在強余震發生后第一時間預警,提醒應急救援人員快速撤離避險。
極目新聞:余震風險有多高?公眾應如何防范后續地震風險?
王墩:在美國、日本以及我國東部地區,地震觀測條件比較好的區域,已經建立了比較好的地震預警系統,能及時進行地震預警。但對于地震觀測條件不好的地方,地震預警能力有限,建議民眾選擇呆在空曠的地方,并準備一些應急用品,同時掌握日常避險策略。
極目新聞:緬甸的建筑抗震標準是否足以應對此類強震?未來需要哪些改進?
王墩:據我所知緬甸建筑抗震設防設計的規范是較低的,和我們國家相比是不足的,它很多地區按照地震烈度6度進行設防,是遠遠低于這次9度烈度的強度。因此急需推廣鋼筋水泥土框架結構,像我們中國建筑物一樣。爭取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壞的情況。
極目新聞:從這次地震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哪些防災減災的教訓?
王墩:常規的應急防災舉措我再和大家強調下,家庭可以準備應急包,應急包中應含有飲用水,3-5瓶礦泉水、壓縮餅干、手電筒、口罩、食品、應急藥品等。與此同時社會大眾需要掌握日常避險策略,撤離時避開玻璃窗、懸掛物,也不要使用電梯。震后1-2天最好前往開闊地帶,不要呆在房間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