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刀財經 ▲ 做您的私人商學院
職場的盡頭,是賣保險嗎?
作者:葉榆北
來源: 網易數讀(ID:datablog163)
傳說中,大廠轉行出路有三件套:保安、保潔、保險。
如果前兩者是過于夸張的戲謔調侃,畢竟尊嚴是每個大廠畢業中年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到走投無路不像電影《逆行人生》主角一般折腰。但近幾年,的確有越來越多人投身賣保險大潮了。
過去提到賣保險,大家腦海浮現的可能是某個滿嘴跑火車,慫恿爸媽沖業績的不靠譜鄰居或親戚;但現在點開小紅書,你更可能見到標記清北畢業、留學海歸等 tag ,喊著“裸辭轉行保險,煥發人生第二春”口號的博主們。
讓大廠人、高材生紛紛扎堆的賣保險,真有那么香嗎?
01
職場的盡頭,是賣保險嗎
在許多轉行賣保險的人看來,同樣是混跡金融界,比起進入銀行和證券公司,入局保險無疑是一項低門檻、高提成,能實現“四兩撥千斤”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最常聽到的保險銷售,官方名稱是個人保險代理人,指與保險公司簽訂委托代理合同,在保險公司授權范圍內辦業務,并收取傭金的個人,通俗來講就是“合同工”而非“編制戶”[1]。
對性別、學歷、年齡甚至過往履歷都沒有嚴格限制,又帶著高收入誘惑的保險銷售工作,的確為那些因為失業,或是摸到職場天花板的中年人提供了職場轉型的出路。
同時這批人自己也能意識并且認可保險的重要性。有人說擊垮一個看似無堅不摧的中年人很容易,一場疾病就足矣,在家庭中上下承壓的他們,生活面臨各種各樣未知的風險,有一份保險至少可以避免因病返貧。
更為關鍵的是,在保險界,年紀越大越吃香,35 歲才正是開始闖的年紀。
過往積攢的豐富資源、專業見識,都等著派上用場,為“年薪百萬”打下基礎。而且往往背景更專業多元的人更具優勢,譬如三甲醫院的醫生、知名律師、企業高管。
同樣的年齡,在有些行業可能是進退兩難,整日在焦慮的氛圍下等待閘刀落下切斷安逸的生活,但在保險行業,是將虛無的人脈,具象化為了微信通訊錄里一眼望不到頭的潛在客戶名單。
所以,保險人轉行后的第一件大事,總是先在朋友圈“社死官宣”,講述自己的心路歷程,配上一張西裝革履、眼神堅毅的相片,明面是向眾人昭告“我做保險了”,實則是暗示大家“快來找我買保險”。
由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發布的《2024 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態白皮書》,也佐證了“35+ 職業轉型保險業”并非只是個段子,報告呈現的保險營銷員群體畫像,在年齡結構上,35-54 歲占到將近四分之三的比重。
在性別分布上,保險營銷員以女性為主,占比高達 78.82%,這就不得不提到賣保險另一大吸引人的理由:時間靈活自由。
無需打卡坐班,彈性工作時間,全職兼職皆可,還多勞多得,收入與付出掛鉤的保險銷售,能夠讓女性更好平衡自己的事業與家庭。賣保險,意外成了非常適合職場媽媽的工作。
02
賣保險,早就不興人海戰術
盡管保險行業看似人潮涌動,但其實中國保險銷售的規模早已經走過了“人海戰術”的階段。
早在 2015 年,原保監會宣布廢除保險從業人員資格考試,使得保險行業堪稱“零成本入行” [2],保險代理人數量規模此后逐年攀升,至 2019 年達到了 912 萬人的歷史峰值 [3]。
與人數一同增長的,是中國的保費收入從 2016 年的 3.1 萬億元快速上漲至 2019 年的 4.26 萬億元 [4][5]。
只是這份狂熱并沒有維持太長的時間,無序增長的保險行業很快迎來了強監管,并開始對魚龍混雜的保險業務員展開“清虛”和“精簡”行動。
2020 年 11 月,原銀保監會發布《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意圖提高代理人進入門檻,推動代理人隊伍向職業化、專業化轉變 [1]。此后保險代理人數量迎來下降,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已經縮水至 521.7 萬人,較巔峰時期減少超過四成 [6]。
不過政策趨嚴僅是保險代理人規模下降的其中一個原因。
別看雖然都是銷售性質的工作,但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之間大多簽訂代理合同,而非勞動合同。這意味著他們大多數既無無責底薪,也沒有五險一金,要想吃飯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傭金。
但開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長期“坐冷板凳”,又沒有穩定的保障,熬不過新手期是必然的,這才是不少保險人離開的真相。
還有新人找不到客戶,被前輩暗示不如先給自己配置起保險組合,這樣不僅有提成還有開單獎勵,殊不知:
進去笑嘻嘻出來哭兮兮,一分錢沒掙到,還要交 15 年的保單,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來的也許是巨額債務。
同大多數行業一樣,保險行業也常會聽到“二八法則”——真正能靠賣保險年入百萬的人絕對存在,但更多的新人是會在難以適應業績壓力的磋磨下選擇離職,被行業淘汰。
《2024 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態白皮書》就顯示,盡管有大概兩成保險營銷員的月收入超過兩萬元,但總體來看,仍然是 3001 元至 6000 元這個收入區間的人群占比最高,差不多接近四分之一。
如果是畢業后直接進入保險行業,根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24 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從事保險職業的 2023 屆本科生畢業五年后相比畢業半年,薪資漲幅僅為 59%,遠低于 106% 的全國平均水平 [6]。
滿懷期待入場,到頭來發現自己其實連年薪百萬的零頭都摸不到,這才是一批又一批保險人的真實寫照。
03
保險銷售,咋就遭人嫌
混跡過保險行業的朋友,多半聽過諸如“一日賣保險,終生沒朋友”“一人賣保險,全家不要臉”一類的自黑。
原因也不難理解,保險從業者大多都得求親朋好友告左鄰右舍,靠自己的死皮賴臉,以“傳幫帶”的形式拉人頭才能開單,以至于很多人一談到保險:
保險就是專門“殺熟”的,你跟他關系越好,越熟悉,他越賣給你,你不買還不好意思,根本就沒用。
同時,大多數人討厭賣保險的原因,還有數不清的套路和陷阱。
我們搜集整理了黑貓投訴平臺上與“保險銷售”“保險代理人”相關的投訴,結果發現被提及最多的前三名分別是:虛假宣傳、誘導消費和惡意誤導。
別看保險銷售嘴上說得天花亂墜,“什么都能賠”,但其實有沒有用處,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真到理賠那天,才發現被介紹時的夸大其詞和合同上的文字游戲坑害,投入的保費竹籃打水一場空。
還有人提到自己認識的保險銷售,根本不從自己需求的角度出發換位思考,而是一肚子的銷售手段和套路,每天的朋友圈不是發保險產品介紹,就是爹味說教如何存錢養老,更難看的是販賣焦慮、恐怖營銷:
有生病意外沒錢看病的新聞就趕緊截圖發朋友圈,拿別人的痛苦做營銷有意思嗎?
如果說在過去保險高歌猛進的年代,即便保險代理人不懂保險公司的產品、不學合同條款,也能靠人情順水推舟混得風生水起。但到了如今,這樣的方法越來越難以為繼。
《2023 中國保險代理人職業發展趨勢報告》調研顯示,超過六成的保險代理人都希望公司能提供產品體系講解、表達說服技巧提升、行業趨勢分析的支持 [7]。
保險難做,另一個原因也是過去幾年隨著大家對互聯網更加依賴,保險數字化進程也在加速?!?022 年中國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調研發現消費者在購險渠道上的選擇,已經表現出明顯的線上化偏好。
換句話說,就是現在的保險代理人除了要同傳統保險經紀公司、銀行網點搶客源,現在還多了線上專業保險公司、媒體平臺等。
過去,有人將保險銷售入行三部曲總結為——自保件、殺熟、離場。或許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第一張保單來自于線上,保險銷售們的職業生涯連“殺熟”這一步都可以省掉了。
寫在最后:安利一個寶藏讀書博主
結婚率又創新低了。
根據最新數據,2024年全國婚姻登記數相比2023年下降了約20.5%,同時創下了自1986年有公布統計以來的新低。
對于這個數據,倒也不太意外,畢竟今天的大多數年輕人對婚姻都抱有比較悲觀的想法,甚至連戀愛都變得十分謹慎。正所謂:智者不入愛河,建設美麗中國。
其實,這其中有個很大的主要原因,那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沒錢。
因為不論是戀愛還是結婚,都需要錢呀。哪怕是日常我們和同事、朋友的交往,也無不需要money。
夏不綠,不著名作家,出版書籍十余本,售出多部影視版權,用寫作丈量生活的塵埃。
去視頻號、B站、小紅書搜索「夏不綠讀書」,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用閱讀鑿開心中的冰海,在閱讀這座避難所里,一起做忠于自己的普通讀者。
- End -
快刀財經已同步入駐:36氪、虎嗅網、鈦媒體、i黑馬、品途網、商界、趣頭條、砍柴網、梅花網、艾瑞專欄、億歐網、創業邦、知乎、雪球、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界面新聞、一點資訊、網易號、搜狐自媒體、鳳凰網、新浪財經頭條、新浪看點、UC大魚號、天天快報、企鵝自媒體、投資界、思達派、獵云網、簡書等30多家自媒體平臺。
快刀財經
社群 | 內容 | 連接 | 商學院
商業快媒體、思維孵化器、價值試驗場和洗欲中心。專注互聯網以及互聯網正在影響的其他行業。有趣、有料、有態度,加入我們,擁有您的私人商學院。致力于為用戶提供營銷策劃、社群電商、創業投資和知識充電服務。
投稿、轉載、內容合作,請添加微信ikuaida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