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嘴瓢 校對/李蓉婳
在教育浪潮中,每一次改革政策的調整都備受矚目,尤其是中高考改革,直接關系到萬千學子的升學之路。
近日,長沙市教育局公布了2025年長沙市中考、中招制度,從多個方面對中考中招制度進行優化調整,為長沙教育格局帶來新的變化,其中有兩個方面值得重點關注。
第一,從2025年開始,長沙中考科目從10門縮減至8門,初二年級生物、地理調整為考查科目,這一舉措直接減少了學生的計分科目;此外,從2026年開始,中考體育分值由原來的40分提高到50分,中考總分由 700分降至630分。
那么,既然地理、生物退出長沙中考計分科目,是不是意味著不作為高中錄取的依據了?
并不是,雖然地理生物不計分,但成績會以 A、B、C、D四個等級呈現,作為高中錄取的入圍依據。
話雖如此,還是有很多人擔心地理和生物這兩門學科會逐漸邊緣化,甚至會影響高中階段的學習銜接和人才培養。
雖然在以前的中考,地理和生物學科在初一、初二年級學完課程,但仍會按照一定比例納入中考總分,所以學生還是會重視,但如今只按照等級計分,學校和學生對這兩門科目的重視程度將斷崖下跌。
第二,自2025年起,高層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優待實行單列,不納入統招計劃。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網友們紛紛表示,難道長沙市高層次人才的子女不用參加中考,想讀哪所就讀哪所高中?四大名校隨便進?這樣的中考改革,是否有違教育公平?
事實上,所謂的“高層次人才”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筆者查閱《長沙市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目錄》發現,長沙市高層次人才一共分為ABCD四個等級,具體如下表所示:
顯然,在四類高層次人才中,A、B兩類人數是最少的。
像中科院院士以及矛盾、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這類人才比較稀缺,貢獻也大,作為高層次人才引進沒什么問題,但 “全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以及 “長沙市優勢主導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領域年薪50萬元以上的高級經營管理和研發人才”為什么可以成為高層次人才?
在今年一月底公布的《長沙市第41批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名單》顯示,總共120位“高層次人才”認定名單中,B類有2人、C類有21人,D類有97人,而D類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各大公司的總經理、總裁、董事長、高級工程師等。
這些D類人才屬于年薪超越50萬的高薪群體,但是,如果把“高薪資”等同于“高人才”的話,群眾們可不買賬。
針對大家的疑惑,長沙市教育局官方表示,高層次人才子女實行“單列處理”,不占用普通統招名額。
關于官方的說法,按照筆者的理解,高層次人才子女同樣需要參加中考,試卷與普通考生完全一樣,但在錄取時會有單獨的計劃,不占用統招計劃名額,最終錄取時會結合成績和政策做相應安排。
比如,當地某重點高中統招計劃為1000人,若有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子女報考,其錄取不占用這1000人的名額,學校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適度擴招。
然而,好的高中不僅名額有限,而且對生源的質量也有一定的要求,高層次人才的子女如果基礎比較薄弱,那么強行塞到重點高中里面,對學校以及其他學生是否不公平?
關于長沙中考優待“高干子女”的做法,知名媒體人胡錫進也認為:“這樣做肯定站不住腳,有違教育公平。”
胡錫進表示,長沙這樣做的初衷是為了吸引“高層次人才”,這中間沒有私心,考慮的就是城市發展,但教育公平是社會的基礎性原則,一些學生家長對長沙市教育局的新規表達反對也是正常的。
老胡還說到:“高中不是義務教育,中考如果有特殊政策,應當面向所有考生,而不該以學生的家長是誰來做區分。”
筆者覺得老胡說得很對,不可否認,各地為了吸引高層次人才會制定各種辦法,但這一切辦法的前提是不能違背教育公平的原則。
中考和高考一直被視為中國教育最公平的考試,既然如今有大量的民眾存在不同的聲音,那么就應該積極聆聽,最好能做出調整,這樣才能皆大歡喜!
對此,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