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商業觀察
文/浮萍
"咪咕數媒在內容上基于科幻IP的內容儲備,以K12教育、銀發人群需求為導向,聚焦校園、醫院、圖書館等科普應用場景,以書、劇、課程等多種媒介形式聯動推廣,借助中國移動運營商獨有的渠道分發優勢以及自有的咪咕閱讀APP,形成跨平臺傳播網絡,通過包月會員模式,精準觸達不同圈層用戶,構建科普微短劇完整內容生態。"
中國移動咪咕數媒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馬李永
這是中國移動咪咕數媒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馬李永在"視聽賦能科普未來”——知識就是力量行動啟航科普視聽論壇上的發言,簡潔地概括了咪咕數媒在內容生態上的發力方向:作為短劇賽道的國家隊成員,咪咕數媒在內容精品化和題材多樣化上持續進行探索:不僅僅在“微短劇+科普”領域發力,還推出多種題材的精品化內容,如反詐普法題材微短劇《夕陽下的偽裝者》、品牌微短劇《救救阿玲》、傳統飲食題材微短劇《廚神》、關愛鄉村老人微短劇《小狗來福》和鄉村振興題材微短劇《帶領全村人致富》等。
這些精品內容打破了市場上題材同質化、流量化的趨勢,不斷拓寬短劇行業的發展邊界,不僅給短劇內容帶來了增量市場,也以文入化,給社會注入了積極的文化價值觀,體現出了文化向善的傳統精神價值。
咪咕數媒為什么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有哪些可借鑒的出圈密碼?文娛商業觀察認為,理清這幾個關鍵問題,對于爬坡期的短劇行業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將會加速短劇行業跨山越海,走向更大規模的新階段。
+科普、+養老、+文旅等,咪咕加速短劇題材走向縱深化
2024以來的短劇市場,依然延續著“熱辣滾燙”的態勢,從內容到平臺,再到整個行業都迎來一波波驚喜,其市場規模總量也預計達到504.4億(數據源自《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同比增長34.9%。
歷史性發展機遇面前,文娛商業觀察注意到咪咕數媒的發展尤為亮眼,作為中國移動咪咕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在2024年推出的“咪咕短劇”廠牌,用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規模領先的短劇匯聚與分發平臺,先后榮獲首屆微視聽文藝盛典榮獲“優秀組織單位”、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榮獲微短劇金鵬指數“全國微短劇發行平臺TOP15”、“繁星閃耀”微短劇年度盛典獲評“年度微短劇創作機構”“年度微短劇傳播平臺”等榮譽。
旗下出品的《小狗來福》《風華鑒》《我在巴黎當俠客》榮獲首屆微視聽文藝盛典“優秀微短劇”等榮譽;《大年初六宜嫁娶》《她是解藥》等30余部短劇躋身第三方短劇榜單,可謂是在口碑、熱度和分賬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展現了短劇國家隊精品化的成果。
并且在這一年的探索發展中,咪咕數媒在短劇題材多樣化上,跳出了行業同質化、流量化的怪圈,將創新的目光鎖定到“微短劇+”的垂直賽道,比如“微短劇+科普”、“微短劇+養老”、“微短劇+文旅”等,將短劇的題材邊界向縱深化方向推進,超越觀眾的內容消費期待,給市場創造了足夠多的樣本。
以這次論壇上提到即將打造的普法劇《回到三國當名醫》為例,該劇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診醫師黃翔博士腦科學科普為基礎,添加了輕科幻、歷史懸疑等要素,將深奧的科學道理通過緊張又好看的冒險故事呈現出來。該項目還將與黃翔博士的科普直播、科普課程聯動起來,為用戶帶來新媒體時代的全方位科普。
另外一部受到好評的關注農村老人的短劇《小狗來福》,將鏡頭聚焦在農村留守老人李秀琴和孫女瑤瑤以及小狗來福身上,凸顯出當下代際隔閡、城鄉留守、拐賣犯罪等現實痛點,突破了微短劇常見的扁平化敘事局限。據悉該劇上線第 2 天播放量便超過 1200 萬,位列抖音熱播榜第 4 名,連續上榜 4 天,播放量超 5000 萬,全網播放量已突破 4 億。
而在“微短劇+文旅”創新方面,咪咕推出了《龜城之永泰幻境》和《我有一座百寶屋》等多部文旅題材的內容。前者以形似金龜的西北永泰古城作為原型,將探險懸疑元素與西北民俗、科幻元素巧妙融合,既為觀眾帶來精彩的故事,又推動了短劇文化與古城旅游的融合發展。成功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跟著微短劇去旅行” 創作計劃第四批推薦劇目,以及共青團中央影視中心 “百部傳統文化精品微短劇” 系列,是首個將文旅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結合的微短劇項目。
后者以湖州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創作背景,將湖州市南潯古鎮、大唐貢茶院、湖筆博物館等自然和人文美景融入到劇情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了湖州的文旅魅力,是短劇與文旅完美結合的有一個典型樣本。在 “2024 視聽中國馬欄山微短劇之夜” 上,該劇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跟著微短劇去旅行” 創作計劃第五批推薦劇目。
低調領跑,咪咕數媒做對了什么?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咪咕數媒能夠在熱度、口碑、商業化和題材創新等多方面取得如此的成績,與平臺自身的沉淀、能力擴展以及中國移動生態體系的助力分不開,文娛商業觀察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
一是在內容方面入局早,深厚積累出超強的爆發力。咪咕數媒自2014年底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推進全民閱讀國家戰略,立足網絡文學國家隊,擁有深厚的作品IP、創作人才積淀。目前,咪咕數媒簽約了《惜花芷》《陶三圓的春夏秋冬》等優秀IP,合作了管平潮、繆娟、麥蘇等2萬余位優質作者,其中《陶三圓的春夏秋冬》入選中宣部第十七屆“五個一工程”獎。
有了數量多、質量好的網絡文學IP土壤,咪咕數媒更是前瞻性布局了短劇賽道,先后發起了“繁星·沐光”1.0和2.0計劃,加強內容的自制。截止到目前,咪咕數媒原創劇本生產已達到200多部,自制的精品微短劇也順利上線超過100部。同時,在短劇匯聚方面,已引入100+家版權方,匯聚8000多部優質微短劇資源,與眾多優秀的行業合作伙伴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進一步增強了廠牌持續、穩定生產優質精品內容的能力。
二是渠道和運營商,建立獨特的互聯網+運營商生態。咪咕充分挖掘中國移動近10億在網用戶和豐富的渠道生態優勢,緊扣“+流量、+產品、+數據”三大核心特色,對短劇包推廣活動進行了全面升級,構建了覆蓋互聯網全渠道的發行矩陣;以及結合中國移動的自費套餐、網絡流量以及會員權益,做好融合營銷。
這對于當下發行渠道有限,營銷方式單一的短劇行業來說至關重要,僅可以更精準實現現短劇和目標人群的細分匹配,全方位觸達目標人群;還能給整個市場帶來增量用戶、資源。
三是在AI賦能方面,咪咕依托中國移動的深厚技術基礎,推出了基于AI的智能制作體系,涵蓋從劇本生成到視頻剪輯的全流程智能化,標志著短劇創作進入了智能化時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首部AIGC科幻短劇集《蓋亞算法》,以及以古武為主題的短劇集《機甲戰皇》,借助AI輔助,大幅降低了短劇制作成本,縮短了制作周期。據悉,咪咕已經成功創作了80余部AI相關短劇,在AI與短劇的融合上已經領跑行業。
海量的劇本儲備、頂尖的人才匯集、渠道的拓展、運營方法的創新、AI技術的提效,最后加上中國移動生態的全方位助力,幫助咪咕開辟了一條不唯流量、靠內容品質破圈的新路,不僅提升了平臺的品牌影響力,還給行業帶來了積極的正向示范。
這讓外界更加期待在4月份即將舉辦的全民閱讀大會上,咪咕數媒將承辦第二屆網絡文學與微產業發展論壇,期待咪咕在短劇內容、運營和商業化等方面給市場帶來更多驚喜,助力短劇行業從400億的市場規模走向千億市場新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