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睡前刷新聞的我,還是被一組表情包吸引住了,請看下圖——
不是,到底哪位大神言之鑿鑿傳出來,說美國沒有人情世故的?這給領導捧臭腳的水平,完全不輸咱們中國的職場文化好吧。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美東時間3月15日下午1點55分,當全世界震驚地從新聞里看見也門爆炸畫面時,有個叫杰夫·戈德堡的美國記者,抱著手機在超市停車場哭笑不得。
原因很簡單,這位《大西洋月刊》的主編,早在兩小時前,就在一個群聊里,看到了美國即將襲擊也門的詳細作戰(zhàn)計劃。
這份作戰(zhàn)計劃實在太詳細了,包括襲擊目標、部署武器和攻擊順序等一切信息,以至于杰夫·戈德堡一時拿不準自己到底是不是遇到了一群神經病。
他是4天前,也就是3月11日,進入這個群的。那天,他的手機突然彈出一條Signal群聊邀請,群名寫著“胡塞PC小組”,發(fā)起人顯示為“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華爾茲”。
當時杰夫·戈德堡完全不相信這是真的,他點了同意,準備看看“騙子”們到底在玩什么把戲。而進入群聊后,群成員列表讓他差點把咖啡噴到鍵盤上:
副總統(tǒng)JD·萬斯、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18個頂著政府高官名字的賬號陸續(xù)入群,開始討論“如何打擊胡塞武裝”。
“副總統(tǒng)萬斯”率先開炮:“美國只有3%的貿易走紅海,歐洲占了40%,憑什么我們替他們打仗?” “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立刻跟進:“拜登留下的爛攤子不收拾,油價漲了選民又要罵街!”
“國家安全顧問華爾茲”則貢獻了一個好點子:“這次行動得讓歐洲人買單!” 這群人一邊吵嚷一邊推進計劃。3月15日11:44,“赫格塞思”發(fā)出終極計劃:下午1:45開炸!
于是,當天下午1:45分,杰夫·戈德堡特意把車停在地下停車場,關注關于也門方面的新聞,說不清到底是意料之中還是意料之外,也門竟然真的炸了。
那一刻,杰夫·戈德堡感覺自己像個手握劇本的觀眾,劇本的內容卻是普通民眾完全不敢肖想的驚心動魄。而就在“也門爆炸”的新聞出現(xiàn)時,那個詭異的群聊里再次熱鬧起來:
“干得漂亮!” “向所有人致敬——尤其是前線人員和中央司令部!太棒了,上帝保佑?!?strong>邁克爾·華爾茲索性連發(fā)了三個表情:拳頭、美國國旗、火。
杰夫·戈德堡終于確認了,這個群聊是真實的,群聊里這群看似瘋瘋癲癲的人,的確就是白宮里平時高不可攀的達官顯貴們。至于為什么會拉他進群,唯一的解釋是拉錯人了。
身為記者,杰夫·戈德堡當然不會讓此事悄無聲息的結束,他公布了群聊的聊天記錄,瞬間引發(fā)超強輿論風暴。
面對輿論追問,白宮尷尬承認了該群聊的真實性,而特朗普的回應也特別有意思:“我一無所知。我不是《大西洋月刊》的忠實粉絲,對我來說,這只是一本即將倒閉的雜志?!?/p>
諷刺的是,特朗普似乎全然忘記了,自己曾經在競選及擔任總統(tǒng)期間,猛烈抨擊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使用私人郵件服務器處理公務,并要求將其逮捕。而今他自己治下以這么拙劣的方式,泄了這么嚴重的密,又該怎么說呢?
果然,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更可悲的是,草臺班子卻掌握著許許多多普通人的命運。
當也門的硝煙在新聞畫面中騰起時,人們不會想到,這場導致近百平民傷亡的空襲,其決策過程竟比普通人點外賣更隨意。
一群西裝革履的“文明人”在手機屏幕前戳著表情包,就像討論超市打折商品般輕松敲定了一場戰(zhàn)爭。
當手握核按鈕的人分不清工作群和媒體群,戰(zhàn)爭倒計時變成一群瘋癲之人手中等待開啟的香檳,我們終于看清: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悲劇,往往始于掌權者最輕佻的玩笑。
世界從未改變。三千年前,凱撒用匕首在元老院劃下帝國的命運;三千年后,政客們用大拇指在聊天框按下戰(zhàn)爭的發(fā)送鍵。
唯一的“進步”是:如今毀滅一座城市,甚至不需要一場正經的會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