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里不同鄉(xiāng),百里不同俗”,在不同的日子里,各地都流行著不同的傳統(tǒng),體現(xiàn)出了民俗文化的多樣性與包容性,而這一特點在三月初二這天便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首先在臺灣地區(qū),高山族的漁民會在此日舉行“豐魚祭”,以此來祈禱出海平安,漁業(yè)豐收。在廣東的河源地區(qū),則流行著北帝公巡游的活動,據(jù)說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說到北帝公,其是道教中的一位形象,人們通過巡游的習俗,來祈禱身體安康,生活幸福。而往北來到山東地區(qū),三月初二則是祭龍母的日子,尤其是漁民、船工希望得到神龍保佑風調(diào)雨順,同時也提醒人們要孝順父母。
從三月初二的這些習俗中,都體現(xiàn)出了人們對于平安美好日子的向往,就如現(xiàn)代人所說的,夢想總是要有的,它是我們前行的動力。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三月初二這天的內(nèi)容,牢記:1不說,2不打,吃3樣,寓意幸福安康事事順,一起來看看吧~
1不說
不說惹父母傷心的話
在祭龍母的傳統(tǒng)習俗中,傳達出了要孝順父母的重要內(nèi)容。這便是傳統(tǒng)習俗的意義所在。百善孝為先,作為子女的我們對于父母要心懷感恩,在日常中去表達孝順。可以經(jīng)常回家看看,或是勤打個電話,陪他們聊聊天,或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盡孝。父母需要多理解和關(guān)愛,我們也要多體諒,而不能說出惹父母傷心的話,我們的內(nèi)心也會難過,所以不要去做讓自己后悔的事情。
2不打
不打漁
三月初二是個祈禱漁業(yè)豐收的日子,不過眼下正值春季,隨著氣候的變暖,水溫上升,正是魚兒們產(chǎn)卵繁殖的重要時節(jié)。自古以來便有“勸君莫食三月鯽,萬千魚仔在腹中”的詩句,正是在勸導人們,這個時候要盡量避免去打漁捕魚,以免過渡捕撈影響魚兒的生長繁殖,也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
吃3樣
吃芋頭
依照高山族“豐魚祭”的習俗,人們要吃芋頭來祈禱豐收。而芋頭本身也是藥食同源的植物,有助于健脾養(yǎng)胃,改善體質(zhì),增強免疫等,這個時節(jié)吃上一些,身體也更舒適。
【芋頭紅豆沙】
1、幾個小芋頭,一一削皮且沖掉雜質(zhì),然后切成小塊,端入蒸屜中,大火加熱二十分鐘左右,將其徹底蒸煮。
2、大約三十克紅豆,洗過之后倒在破壁機里,加飲用水后開始煮,半個鐘頭左右直接煮成紅豆沙。
3、接著將紅豆沙倒在湯鍋當中,繼續(xù)加入芋頭,冰糖,文火煮三五分鐘,令湯汁入味,便可以關(guān)火了。
吃粉蒸肉
粉蒸肉也是三月初二這天的傳統(tǒng)食物,其象征著日子紅火富裕。而蒸制的形式也更加營養(yǎng)健康,這個時節(jié)吃些蒸菜,我們的脾胃更加舒適。
1、新鮮的五花肉準備一些,用鹽水搓洗過后,用吸水紙擦干,切成厚度差不多的片,2-3毫米之間。
2、其中調(diào)入蔥姜,生抽,攪拌勻了先腌漬二十分鐘左右。
3、接著準備一些蒸肉粉,將肉片一一放進去,在表面裹上一層粉。
4、在蒸屜上鋪上一層南瓜,也可以是土豆,紅薯之類的。不要切得太厚。
5、接著將肉片也都輕輕放進去,片與片之間要保留縫隙,便于蒸透。大火加熱四十分鐘左右,基本就熟了,出鍋后便可以端上桌。
吃百合
百合代表著和和美美,家庭幸福,所以在三月初二這樣的祈福之日也適合吃,同時其有助于潤肺去燥,安神助眠,促進代謝等,很適合現(xiàn)在的氣候。
【炒百合】
1、新鮮的百合一個,將其層層剝開并且洗掉雜質(zhì),同時準備一些配菜,胡蘿卜,青椒,雞蛋,分別都處理好。
2、起鍋放油,將其徹底熱透后,蛋液倒在里邊,快速炒成塊狀,立即盛出來。
3、先把配菜倒在底油里邊,快速炒一會兒,將其炒透斷生了,再將百合倒里邊,調(diào)些生抽,鹽,快速炒,直到其微微透明時就代表熟了。
4、雞蛋倒在里邊,繼續(xù)翻炒,令食材入味以后,馬上關(guān)火,從里邊盛出來。要避免過久,以免失去口感。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chuàng),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zhuǎn)發(fā)!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