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大部分地區剛有如春暖意,一場突如其來的冷空氣又將氣溫拉回冬季。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專家提示,這種“倒春寒”天氣使人更容易遭受疾病侵襲,尤其北方地區,春季干燥多風、沙塵頻繁、溫差較大,是多種疾病的高發季節。
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
春季寒流會刺激人體交感神經,導致全身毛細血管收縮、加重心腦血管負擔、使血壓升高、血流減慢、血液黏稠度增加。高血壓患者由于血管硬化和臟腑功能衰退,難以適應氣溫的急劇變化,可能出現不適甚至突發意外。此外,忽冷忽熱的天氣容易引發血管痙攣,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更為嚴重。再加上春季易患感冒,常成為誘發心絞痛和急性心梗的因素。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中老年人以及過度勞累、壓力大的人群需要特別注意保暖、適量運動、合理飲食、保持心情舒暢。若出現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呼吸系統與過敏性疾病高發
北方春季多風,霧霾和沙塵天氣頻繁,這種環境極易誘發呼吸系統疾病和過敏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過敏性鼻炎等。為避免過敏性疾病加重,建議避免接觸相關過敏源,減少前往花粉濃度高的場所,如植物園、花園等,外出時最好戴口罩;沙塵天氣盡量少外出;在花粉傳播或空氣質量不佳時,減少開窗時間,室內避免擺放過多花草或地毯,以降低螨蟲、霉菌等微生物的滋生。體質較弱的人在“倒春寒”期間,除佩戴口罩外,還要重視保暖,預防感冒。
胃腸道疾病需防范
氣溫較低時,胃腸道疾病也容易高發。本身患胃病的人要特別注意保暖,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飲食上應注意暖胃養胃,多喝熱水,少吃生冷食物,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
健康小貼士
1.“春捂”有講究
春季不要著急減衣,頭部、肩頸背部、腿部和腰腹這4個部位是“重點保暖對象”。一般來說,日平均氣溫在15℃以下,或日夜溫差大于8℃,不宜脫掉棉衣;中午氣溫在10°C以上時可適當減衣;當連續幾天最高氣溫都在20°C以上時,則無需繼續“捂”了。
2.“洋蔥穿衣法”,輕松應對溫差
內層選擇排汗功能好的衣物,中層搭配保暖性強的毛衣、絨衫等,最外層穿著防水防風的外套。這種穿衣方式既能保證溫暖,又便于根據氣溫變化隨時穿脫,有效預防著涼或出汗。
3.調養氣血五紅回血湯
材料包括紅豆15克、紅棗15克、紅衣花生9克、桂圓9克、桑葚9克、枸杞6克、五指毛桃6克、玫瑰花3克、山楂3克。
制作方法如下:
先將所有材料洗凈,紅豆浸泡2小時,其次將紅豆、紅棗、紅衣花生、五指毛桃、山楂倒入鍋中,加水燒開,最后放入枸杞、桑葚、玫瑰花、桂圓,煮5-10分鐘即可。
在“倒春寒”的天氣里,大家要提高健康意識,做好防護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應對季節交替帶來的健康挑戰。
主管| 解放軍總醫院政治工作部
主辦| 宣傳處融媒體中心
來源 |第三醫學中心
撰文 | 張曉寧
圖片 | 網絡
刊期 | 第2799期
總編:熊 剛
主編:張 奎
編審:張 密 李笑一
編輯:劉超英
郵箱:jfjzyy01@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