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給出了2025年第12周的銷量數據,數據顯示前四名的銷量領先優勢明顯,第五名與前面四家的銷量已拉開差距,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格局已逐漸成型,留給新造車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數據顯示,第12周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四名分別為比亞迪、吉利銀河、特斯拉、五菱汽車,比亞迪無疑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遙遙領先,銷量高達5.85萬輛,居于第一名
第二名到第四名的銷量都過萬輛,但又未超過2萬輛,吉利銀河的銷量達到1.97萬輛,特斯拉、五菱汽車分別為1.69萬輛、1.56萬輛,位居他們之后的第五名銷量則為0.86萬輛,與第一陣營已拉開明顯的差距。
在這些汽車企業當中,特斯拉無疑是與新造車形成直接競爭關系的,而且特斯拉的價格定位也與新造車相當,可以說特斯拉牢牢占據了新能源汽車的高端市場,就如手機行業的蘋果一樣,主抓高端市場。
不過特斯拉在銷量壓力下,以計劃推出價格更實惠的model Q,據稱定價估計在14萬元人民幣左右,如此意味著特斯拉將進一步下探,這將可能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造成新的沖擊。
國產前三強新能源汽車企業則更是深入10萬以下價位,其中兩家最低價在7萬左右,另一家則更是低至3萬元左右,他們以實惠的價格贏得了更多國內消費者的歡迎。
在低端市場占據優勢的同時,其中兩強已在大力進攻高端市場,這樣的做法可能更為合適,畢竟汽車市場非常看重規模,沒有足夠的規模,很難在汽車行業生存下去。
汽車的制造需要耗費巨額資金,與手機行業不一樣的是汽車無法采取代工模式,幾乎所有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都有自己的制造廠。
汽車的售后同樣需要巨額資金維持,為了維持4S店等售后服務體系的運作,汽車企業的配件大多采取定制化,甚至連螺絲都是定制的,為此4S店得從汽車企業購買一套專用工具。
去年隨著幾家新造車陷入困境,他們的用戶就突然發現自己的車找不到售后服務了,甚至連配件都找不到,此時才明白售后服務的重要性,這也導致這部分品牌的車輛嚴重貶值,當時媒體報道指這些車貶值七成到九成,由此導致消費者悄悄舍棄銷量規模小的汽車企業。
特斯拉則在高端電車市場居于領先地位,它僅是靠兩款售價超20萬的車型就能取得1.6萬輛以上銷量,另一部分從低往高打,共同擠壓新造車。
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變化,新造車企業似乎也在發生變化,有企業表示要轉型,而有企業則選擇進入價格更低的市場,去年底以來銷量猛增的一家新造車就是因為推出了售價10萬出頭的車型,依托于銷量的猛增,甚至一度居于新造車之首。
對此近期某傳統汽車企業就指出,沒有燃油車的一些企業恐怕很難維持下去,因為沒有足夠的規模,驗證這一切的則是近期又有一家新造車傳出研發團隊解散、工廠停擺的壞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