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辭傳》第一講主要談及“天尊”之“尊”在乾之自強、“地卑”之“卑”在坤之自厚,課后群友問及“貴賤”之義,這里補充發揮一下。配圖是《系辭傳》網課第一講中的授課手稿。
《系辭上》首章以“定位”開篇,以“成位”結尾。“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正如《說卦傳》起首曰“天地定位”,說的是“定位”。但“定位”一方面雖為易之運行的前提,同時卻也是卦爻變化所要打破的狀態。“定位”所定者,只是假設的虛位,尚待具體卦爻的“成位乎其中”。卦爻“成位”的過程并不是像抽屜裝物那樣各就各位、各貼標簽,依次占據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位置,而是在“易簡”之道中生發卦爻,各成其位。古人所謂“演易”之“演”,《序卦傳》所謂“受之以某卦”之“受”,皆“成位”之義也。乾卦《彖傳》所謂“六位時成”說的不僅是乾卦六爻的成位之理,也是全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時成之道。同理,《中庸》所謂“素其位而行”并不是階級固化的社會制度或不思進取的人生態度,而恰恰是“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的表現。“道自道”就是“時成”。
“定位”何以定?“時成”然后有定。程顥《定性書》云“所謂定者,動亦定,靜亦定”。動靜有常,時成其位,誠其性命之良能,展開本己生命的可能性,然后乃有所謂“定”。所以,“定位”之理正如“素其位而行”,“行”乃“素”,“時”乃“定”。一切貞定之物都是在“易簡”的“變易”中時時凝命成己的“不易”,而非教條僵化的固定。故“定位”“素其位”即“居易以俟命”之“居易”:安居于變易不居之中,以為日常平易之居。《莊子·齊物論》所謂“寓諸無竟”“寓諸庸”,亦此之謂也。
故“卑高以陳,貴賤位矣”的“陳”與“位”都是動詞,而不是某種固化狀態的描述。這里的“位”不是“place”,而是“taking place”;不是固定的高低位置,而是發生成位,是素其位而行于道,居其常而變于易,俟其命而定于性。所以,在《系辭傳》的表述中有一個悄無聲息的顛倒錯位:“卑高”而非“高卑”,以錯位的方式對文“貴賤”,正是“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系辭下》)的隱微表述。《易》卦六爻自卑登高,各隨其時位而動,則吉兇由人行動自致,非由位定也。譬如乾卦,初九之位雖卑而能“潛”,則未來猶可至于“見”及“飛”矣;上九之位雖高,卻因其“亢”而“有悔”矣。
故《中庸》無論貴賤,一歸于“素其位而行”而已矣:“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認識自己,成為自己,達命之情,定性之實,“居易以俟命”,然后履貴賤之位,莫不素往矣。《易》云:“素履之往,獨行愿也” (履卦初九象傳) ,亦此之謂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