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正式拉開帷幕。在首日舉行的開幕式、主論壇和系列論壇上,讓無論是學界或是業界的眾多參會嘉賓收獲頗豐。與此同時,會議話題熱度極高、“金句”頻出,甚至很多話題在會議期間引發熱議。今天,《廣電視界》為受眾整理部分“金句”,引導行業思考如果在傳播創新的基礎上,實現表達方式的創新。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廣播電視臺)
黨委書記、 董事長、臺長、總編輯龔政文
湖南廣電推出《關于實施系統性變革,推動湖南廣電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方案》,將湖南廣電打造成具有全球傳播力、影響力、競爭力的國有數智化、平臺型現代媒體集團。集團將具有主流媒體底色,又有商業平臺活力;既在新聞宣傳中有強大聲量,又在文化創造上有奪目光芒;既“百萬文案”源源不斷,又技術創新步步生花;既在國內省級媒體中走在前列,又在國內傳播格局中有更大作為。
為實現這一目標,明確了“一、二、三”實施路徑。一是突出一個關鍵引領,堅持新聞立臺,政治家辦臺,鍛造全媒體新聞傳播核心能力;二是提升兩大核心競爭力,即優勢內容和強大平臺;三是打好三道時代命題,就是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黨委書記、臺長葛萊
2024年,也是這個季節,江蘇臺悄悄地做了一件事:組建人工智能融媒應用中心。沒有成立儀式,沒有掛牌儀式,也沒有對外宣傳,我們務實推進以先進技術驅動媒體深融智融,基本的思路是:“工具化、模型化、平臺化”。
我們組建荔枝新聞中心,推動新聞力量整合、業務流程融合、傳播機制耦合,它的“基座”是新一代智云平臺。自主研發的新聞智能剪輯系統,全面豐富了融媒體新聞生產力;數據平臺建設,進一步打通了各平臺間數據互聯互通;依托熱點數據構建選題閉環、依托傳播數據構建生產閉環、依托用戶數據構建分發閉環,助推采編播人員真正成為全媒體生產者、傳播者、運營者。
“技”無止境,“藝”無止境?!凹肌薄八嚒苯蝗冢瑒e開新境。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我們一直在路上。
愛奇藝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龔宇
社會在變,時代在變,行業在變,技術也在變,要動態地看我們這個行業。
商業性的規則是行業的基石,用市場的規則撐住行業的基礎;不能靠政府補貼來養活行業,雖然各級政府給了很多資金上的補貼,但是在我們投入里面是杯水車薪,所以行業規則是行業的基礎,企業是行業的頂梁柱,企業要擔當起自己的責任。要做好作品,要掙錢,要盈利,反過來再把盈利反哺到行業,讓我們的作品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品。
嗶哩嗶哩董事長兼CEO陳睿
在互聯網時代,優質內容被放得更大了,而且用戶對優質內容的需求更強了。做內容的從業者,要有一個信仰,那就是一定要相信優質內容就是觀眾最終需要的。因為只有這個信仰,才能夠在不同的媒介、不同的時代去探索優質內容怎么做,而不是抱怨。
我一直認為AI成為年輕人愛看的內容是一個好事,為什么呢?因為AI就是未來,而年輕人關注AI代表他們關注未來,代表中國年輕人有想法。B站要起的作用就是要讓年輕人更了解AI,能夠在B站更快地學習AI。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
所長胡正榮
技術的躍進讓內容生產從“人力密集型”向“智能集約化”轉型,但比效率提升更深刻的,是AI對內容本質的重構。當算法可以模擬人類的創作邏輯時,“優質”的定義正被重新書寫——內容不再局限于“人腦的靈感迸發”,而變為“人機協作的智慧共振”。未來的優質內容,必將是“理性與感性”“效率與溫度”的共生體。
內容的邊界正在消解,形成“視聽+”的無界生態。這種生態融合的創新實踐,不僅是商業模式的升級,更是對用戶多維需求的精準回應。內容的“無界”,本質是用戶的體驗不再被形式所限,而是沉浸于一場跨媒介的感官盛宴。
中國廣播電視網絡集團有限公司
黨委書記、董事長宋起柱
中國廣電始終以“致廣大 極視聽”為價值追求,深化“文化+科技”“內容+網絡”融合,更廣傳播黨的聲音,更好服務人民群眾的美好視聽生活。
謀劃建設內容服務網,深化臺網協同,整合聚合各級廣電視聽優質內容資源,提升精品內容跨屏跨網匯聚交換服務能力,促進優質節目內容直達基層。促進微短劇傳播,發揮廣電網絡大連接、大平臺優勢,為微短劇創作提供豐富的語料庫和大模型生產工具,推動微短劇大小屏融合傳播。
阿里大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樊路遠
內容行業常常期待“黑馬”,期待一部作品有超出預期的驚喜。然而市場風向在變,用戶審美在變,技術浪潮在變,我們只能從舒適的慣性中跳出來,屏蔽雜音和質疑,尊重AI對視聽表達的重塑,尊重年輕人對世界的看法,尊重全球化進程帶來的思考。
我們面對內容和技術創新的態度,不迷信IP流量神話,不以慣性經驗內耗,不在流行中尋找爆款。因為我們堅信求新就是求好,出奇就會出色,有趣才能有戲。用心創作每一部精品才是我們對每一個用戶的尊重。
理想主義從來不是獨行者,面對行業的未來,我們更要尋找同類人、攜手通路人。同時,我們也希望這些同路人營造陽光下的創作和發展環境。
中國移動咪咕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沈文海
內容生產質效提升,內容創作更加注重類型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精品成為行業的共識。微短劇整體制作量質齊升,但同時打造爆款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行業格局變革重塑,短視頻、微短劇對長視頻的時間爭奪越發激烈,長視頻營收增長面臨挑戰。而微短劇在付費點播、免費加廣告模式、包月等商業模式選擇中何去何從也備受關注。
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在線視頻首席執行官孫忠懷
網絡視聽行業正在經歷結構性轉型,朝著多元共生的方向發展。這時信心比黃金更加寶貴。
好內容不能靠“堆量”取勝,而是要靠精品化、精細化的運作方式,讓優質的作品真正脫穎而出。這也是我們堅持提質減量策略的初衷,不求數量,但求質量。
網絡視聽行業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業務發展不僅僅關系到自己的經濟規模,還聯系著行業上下游。要想實現長視頻的聚合效應,除了堅持精品化的戰略,同樣還需要政策、市場和社會多方面協同發力。
希望用戶能夠盡快看到結合時代情緒的內容,時代變化很大,情緒演進速度都非常快;希望行業健康發展不被惡意輿論所裹脅;希望能夠看到更多有創造力和生命力作品。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
視聽研究室主任冷凇
綜藝節目一個大的創新趨勢,就是把網絡綜藝從“刻意”走向“生活”,升級到了“真情秀”“真誠秀”“真知秀”和“真才秀”,一系列的文化綜藝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成功的微短劇的特質有“七反”,人物的反差,關系的反制,場景的反顧,契約的反叛,金句的“反思”等,我們也特別提倡,在短劇中能夠實現一個溫暖現實主義的升級。
何為溫暖呢?就是讓奮斗的勵志有回響,讓合法的創業有回報,讓真摯的情感有回應,這樣的題材更符合中式美學和中國的價值觀。
快手科技聯合創始人
內容安全委員會主席楊遠熙
在推動中國數字建設的時代命題下,國內AI產業的崛起正在演發一場更深層次的變革,不僅僅是內容生產工具的變革,也是用戶服務與交互體驗的變革,甚至是傳統領域各個產業模式的迭代。
我們堅信AI將帶來巨大的生產力變革,將延伸內容創造力的邊界,有著巨大的應用空間和商業潛力。面向未來,可靈AI愿與各方攜手,讓技術賦能更有溫度,讓產業變革更有效率,讓數字時代的內容新生態更加有活力。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
黨委副書記、總編輯趙磊
浙江廣電錨定的戰略是以傳播力先行推進高質量發展,深化新聞與文化同頻共振,一體兩翼。我們依托的是三大傳播力的底座,即頻道頻率終端、自主網絡平臺、外部社交大號,構建起了全內容品類、具有全國影響力、浙江辨識度的浙江精品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