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地鐵里最安靜的人往往戴著最貴的表?
公司茶水間嗓門最大的,年終獎總比不過角落敲鍵盤的?
老祖宗早就看透了這點。
《資治通鑒》里藏著句大實話:"勤于思,訥于言"。
但看看現在——朋友圈里半夜三點還有人曬加班定位,直播間里主播扯著嗓子喊"家人們沖",微信群里永遠有人發60秒語音方陣。
前兩天同學聚會給我當頭一棒。
混得最好的老班長全程就說了三句話:"大家好""吃好喝好""下次我請"。反倒是當年的話癆小王,舉著酒杯滿場飛,從區塊鏈吹到元宇宙,最后偷偷找我借200塊打車費。
蘇格拉底兩千年前就警告:"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過。"現在得加半句:"未經過濾的嘴巴不值得張。"
我見過最扎心的對比:外賣小哥因為催單和顧客對罵丟了工作,集團董事長聽著下屬吵翻天還能慢悠悠剝茶葉蛋。
這個時代最荒唐的陷阱,就是把說話當本事,拿音量刷存在。抖音上教你"高情商話術"的博主粉絲百萬,可你見過哪個上市公司CEO天天拍短視頻?
1
話多的人,都在吃暗虧
我同事老張上個月栽了個大跟頭。
公司開策劃會,領導剛說完方案,他張嘴就來:"這計劃十年前就過時了"。結果第二天,他被調去管倉庫鑰匙。
《戰國策》里有個故事:楚莊王剛上位時,三年不吭聲。底下人急得跳腳,他卻在暗處把忠奸看得明明白白。
后來一出手,直接成春秋霸主。
現在的人呢?剛入職三天就敢教老板做事,相親第一次見面就吹月入十萬。
記住:
- 話比腦子快,遲早要還債
- 微信60秒語音連發的人,最后都進了黑名單
- 抖音上那些罵老板的視頻,99%都是被開除后拍的
聰明人說話都"慢半拍"
2
曾國藩年輕時差點被砍頭。
皇帝讓他點評書法,他張口就說:"有形無神"。幸虧被人捂住嘴,后來在家書里寫:"立身以不妄言為本"。
我見過最厲害的領導,開會總是最后說話。
別人吵得面紅耳赤,他就轉著保溫杯聽。等所有人說完,慢悠悠說三句話,全場立馬安靜。
科學家做過實驗: 把200場商務談判錄音分析,發現成功的那組有個共同點——回應前會沉默1.5秒。
試試這三招:
1.微信消息晾五分鐘再回
2.被人懟了先喝口水
3.想說"我早就知道"時,改成"你說得對"
真正的高手,都在裝啞巴
3
任正非有句名言:"我要的是會吃飯的啞巴。" 華為開會,新員工要是話多,馬上會被請出去。老員工都懂規矩:帶著本子記,帶著腦子聽。
看看現實:
- 直播帶貨一哥李佳琦,成名前當柜員時整天聽顧客嘮家常
- 曹德旺談成百億生意,秘訣是"讓對方說夠三小時"
- 小區物業最得人心的張阿姨,從來不在業主群說話
《道德經》說得透:"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那些天天在業主群罵物業的,最后都被踢了。真正聰明的業主,拍下漏水照片直接塞經理辦公室。
教你三招閉嘴神功
4
第一招:給嘴巴裝個剎車
下次想說話時,心里默念:"這話值200塊嗎?"
同事炫耀新車,忍住別酸"貸款買的吧"
親戚催婚,笑著回"正努力呢"
第二招:把耳朵當雷達
家族聚會時玩個游戲:整晚不說話,只觀察誰在吹牛、誰在抱怨、誰在套話 你會突然看懂人性
第三招:每天靜音兩小時
晚上八點到十點,手機關機
陪孩子寫作業就安靜坐著,夫妻吃飯不刷手機
堅持一周,你會發現自己變聰明了!
小區門口有兩家水果攤,教會我什么叫"沉默是金"。
東邊老板娘見人就喊"進口車厘子特價",西邊大爺永遠坐在藤椅上搖蒲扇。三年后,喊話的鋪子貼上了"轉讓",大爺全款給兒子買了婚房。
《圍爐夜話》里說透了這個理:"水深流去慢,貴人話語遲。"
你看菜市場里—— 扯著嗓子喊"不甜不要錢"的,框里永遠剩半堆爛果; 蹲在墻角抽旱煙的老農,清晨五點就有飯店老板排隊進貨。
我奶奶活了94歲,臨終前拉著我的手說:"人這輩子,福氣都是從耳朵進,從嘴巴漏的。"
去年公司裁員,那些在群里吐槽"離了我公司得垮"的,第二天工位就空了。真正的大佬收拾東西時,連鍵盤聲都比平時輕三分。
明天開始試試:
把微信拍一拍改成"對方正在思考"
領導訓話時盯著他的茶杯看水位
想懟人時假裝牙疼吸口氣
堅持三個月,你會突然看懂——為什么寺廟里的千年古樹從不說話, 卻能讓所有香客對著它掏心掏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