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比亞迪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祁驛
編輯| 介明鋼
“豪華絕對不是簡單的堆料。”王傳福說這句話的時候,放眼望去,都是二十多年前那臺被他親手劃傷的S級轎車,“(當時)我們有一臺奔馳轎車,為了讓我們的工程師沒有顧慮地放心拆,我率先用鑰匙把車劃了一圈。這輛車讓我們這群年輕的工程師第一次認識到,一臺頂級轎車的技術有多先進。我意識到,造車不僅僅是打造一款產品,更是對技術的深度整合。”3月27日晚,比亞迪仰望U7(參數丨圖片)上市現場,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講起了他的“工程師故事”。
#云輦丨#易四方丨#仰望
"我們曾用七年時間驗證三百多萬種拓撲結構。"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發布會上透露,研發團隊借鑒航母電磁彈射和磁懸浮技術原理,最終實現技術融合突破。
“搭載了云輦-Z的仰望U7,標志著新能源汽車進入了四電時代,人類首次填補了垂向電動化控制的技術空白。”王傳福的斷語,標志著比亞迪在發布過“天神之眼”和“兆瓦閃充”之后,回到汽車的懸架和發動機層面,再次甩開了所有喧囂塵上的對手。
爬樓跳舞
垂向懸架被比亞迪做出來了
王傳福說:“傳統懸架是機械的調節,機械的調節速度很難徹底解決極致安全的需求。另一方面,底盤垂向的調節也仍然是短板。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將「電」發揮到極致。”
通過懸浮電機的上車,云輦-Z實現了車輛垂向的控制。為了實現這一成績,比亞迪開發了近30套的整車匹配方案。
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廉玉波重點介紹了這一技術。云輦-Z智能車身控制系統融合了感知、決策、控制三大核心,用電動化重構整車控制。
其中最核心最難的部分是對于垂向的控制。目前市面上的懸架控制,都是采用了油液緩沖的方式,但這一方案濾振有限。比亞迪將目光直接瞄向了智電直驅技術。
通過云輦預瞄收集路面信息,魔尺傳感器收集位移信息,并將其轉化為電信號;這一電信號傳遞到云輦智算中心形成決策信號,通過懸浮電機完成電能直驅,做到在各種路況下都能保持平穩。整個過程都有電信號的參與,廉玉波稱其為“新能源車的第四電”。
為了更好地實現垂向位移的檢測,比亞迪自研了魔尺傳感器,創新應用3D霍爾傳感器,是行業內對垂向檢測最準的傳感器。同時比亞迪也自研了感知算法,避免極端環境對于探測的干擾,廉玉波將云輦-Z的亮點總結為:快、準、穩。
快體現在反應速度上,云輦-Z的反應時間僅為5毫秒,就算沒有預瞄參與,車輛在過減速帶的時候,也可以快速完成12次。
準則體現在對車輛的精準控制上,車身調節精度可以達到1mm。穩則體現在輸出功率上,云輦-Z系統峰值輸出功率為50kW。
當工程師開著U7攀爬連續臺階時,四個車輪像智能機械腿般此起彼落,硬是把五米長的轎跑變成了能跳「機械舞」的鋼鐵蜘蛛。
重要的是,云輦-Z 捅破了垂向控制領域那層百年窗戶紙,當橫向、縱向、垂向控制全部進入電域,車輛動態性能的邊界徹底被重新定義,這是比亞迪第一次,這些過去分散在航空航天、精密機床領域的技術孤島,讓它們在一臺轎車上匯成大江大河。
水平對置發動機
世界唯三,中國唯一的存在
“歐洲汽車能做的,我們一定可以!”比亞迪新技術院院長楊冬生在提到水平對置發動機的研發時,臺下掌聲雷動。
為了在U7的前艙里塞進這臺中國首款自研水平對置引擎,比亞迪的工程師與物理定律較勁了三年——
他們用五聯泵和十條潤滑通道攻克了水平氣缸的供油難題,將發動機高度壓縮至420毫米,遠低于直列四缸的700毫米,甚至比保時捷911的同排量引擎還要低125毫米。
據楊冬生介紹,比亞迪這臺水平對置發動機做到了180kW(241 馬力)的功率,扭矩做到了380N·m。除了動力性能,靜謐性也是豪華轎車的另一個追求水平。對置發動機的結構,天然具備了平衡性的優勢,U7 PHEV版在行駛時和純電的噪聲差僅有1分貝。
楊冬生表示,這臺水平對置發動機經過了8000小時的全速全負荷的臺架耐久和12000次的冷熱沖擊,「最嚴苛的工況下,排氣管都是燒紅的,發動機仍然能夠穩定工作」。同時,整車驗證里程也累計超過了200萬公里。
四輪電機
易四方這回暴力進化了
1300馬力、2.9秒破百,極速270km/h,這些數據在新能源時代依然遙遙領先的同時,小米們只會傻快而沒有神經元的尷尬,在易四方用電動化重構整車控制,實現了每秒1000次的扭矩微調面前,像個新兵蛋子。
憑借這套系統,車長超過5.2米的U7能夠在麋鹿測試中達成95.78km/h的成績;原地掉頭更加絲滑,甚至還能實現平行橫移,在這一技術的基礎上,車輛可以實現平移泊車,輕松應對老司機都搞不定的極限泊車位。
在發布會演示中,U7巧妙地交替以前輪和后輪為圓心,作定輪旋轉,在前后夾擊的障礙物中找到了一條出路。
高速側面碰撞和爆胎都是日常行駛中危險性非常高的場景,易四方可以在160km/h的時速下輕松應對爆胎。高速側面碰撞后車輛還能繼續保持穩定性。
智能駕駛方面,仰望U7搭載了天神之眼A,搭載兩顆Orin X芯片,算力為508TOPS,全車采用了32個傳感器。楊冬生介紹,仰望U7交付就將具備端到端無圖城市領航。
針對目前行業內都在探討的L3,楊冬生也做了一些預告,比亞迪已經具備制動冗余、轉向冗余、驅動冗余、電源冗余的四大冗余設計,為L3做好了準備。
仰望U7用云輦-Z懸架將豪華轎車的舒適、穩定能力做到了極致。王傳福也解釋稱,研發團隊不希望用成熟保守的傳統方案來加快仰望U7的開發進度,云輦-Z是他們必須要推出的技術。因此,量產版仰望U7從第一次官宣到上市,相隔了400天。好在市場等來了一款更好的仰望U7,而不是為了趕發布而做了妥協的仰望U7。
雖然仰望U7沒有和任何競品對比,但明眼人都發現,新勢力這次又被比亞迪反復摩擦了,這就是一7更比一7強。可以說,仰望U7和云輦-Z電懸架的發布,不僅填補了世界汽車工業量產垂向電動化控制的技術空白,而且在縱向、橫向、垂向維度實現了全方位、無死角的電動化,引領新能源汽車進入以電池、電機、電控、電懸架為核心的“四電時代”。
《大河報》30周年,大河車展送鉆石抽現金
上汽大眾領銜大河國際車展:800㎡科技展臺引爆“一口價”購車狂潮
掃描進入小程序
第41屆春季大河國際車展
2025年4月10日-14日
鄭州國際會展中心
深度好文 ▏大河車展 ▏獨家評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