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橋頭鎮召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集中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及全國、全省、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并就做好2025年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行部署安排。
鎮黨委委員趙東閩,各部門單位分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相關負責人,各村(社區)宣傳委員等參加會議。會議傳達學習全國及省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山和村、石水口村作經驗交流發言。鎮宣教文旅辦、文化服務中心負責人對文化強市建設的重點任務分別作了具體講解和布置。
會議指出,過去一年,全鎮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按照鎮委工作部署,守正創新、擔當作為,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在肯定成績的同時,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務必增強責任感、使命感,迎難而上、久久為功,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會議強調,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各村(社區)、各部門務必增強工作合力,整合資源力量,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同各自領域的行政管理、行業管理、社會管理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完善部門橫向道邊,鎮村縱向到底的“十”字型宣傳統籌機制,構建大宣傳工作格局,不斷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為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橋頭實踐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2025年,
橋頭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這樣干!
??????
一、
聚焦思想引領,提升凝心聚力效能
持續抓好理論學習質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堅決維護意識形態及網絡信息安全。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及網絡安全工作責任制,切實筑牢網絡安全防線。持續推動主流輿論引導力增效。堅持“大宣傳”工作格局,抓好亮點培育,緊緊圍繞“百千萬工程”建設、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文化品牌打造和文旅產業引育等重點題材,加大宣傳策劃及新聞產品制作,擴大宣傳維度,全面展示我鎮經濟、文化、生態、民生等方面的成果及亮點,講好橋頭故事。
二、
聚焦文明實踐,提升精神文明水平
廣泛開展文明培育。加大“最美家庭”“東莞好人”“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選樹及宣傳,繼續深入推進企業員工和出租屋“兩個文明共享計劃”,增強人文溫度。深入推進文明實踐。繼續拓展文明實踐點,并充分發揮各個文明實踐點作用,結合“百千萬工程”深入推進文明實踐“五色花”計劃,圍繞“愿望樹”“平安同行”“文化直通車”等打造“一月一主題”,精心策劃開展系列文明實踐活動,豐富群眾精神生活。不斷深化文明創建。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積極統籌推進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推動全域精神文明建設再上臺階。
三、
聚焦品牌創新,提升文化軟實力
打造荷花生態文化品牌。積極承辦“灣區周末IN東莞”品牌活動,持續籌辦好新春賞花行、荷花節及東莞荷花文學獎活動,結合招商引資、文旅消費等工作,擴大活動影響力。持續推動荷元素融入城市家具、市政工程及學校建設,擴面推廣百口荷塘種荷花,形成“村村見荷花”“百口荷塘、三百畝蓮湖、千畝七彩花田”格局,切實擦亮“中國荷花名鎮”金字招牌。
打造“莫家拳”非遺文化品牌。大力傳承弘揚國家非遺莫家拳,創新展演形式,持續推廣莫家拳進校園,建好傳承基地。聯動華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團隊,開展莫家拳數字化傳播、數字化建檔工作,拓展打造莫家拳、橋頭涼帽、中秋習俗非遺IP,開發非遺文創產品,推動非遺深度融入鄉村文化建設。
打造名賢故里人文品牌。深入開展“一鎮一品”文化品牌塑造,加快推進鄧屋“院士村”、逕聯“進士村”兩大省級古村落修繕,力爭2025年完成鄧屋“城中村”改造項目一期建設,完善莞邑名賢文物主題游徑,開展特色主題活動,推動“文化+科技”“文化+科普”的有效融合,打造“古有進士、近有院士、現有人才”名賢文化IP,為古村注入新活力。
打造東深供水文旅品牌。圍繞東深供水工程源頭,開放用好東江濱江公園,加強周邊環境管養,探索盤活物業舊址,串聯太園泵站打造研學路線,積極協助籌劃東深供水工程通水60周年慶祝活動,深入挖掘黨中央及省市援建東深供水工程故事,加強莞深港聯動,創新活動展演形式,打造大灣區粵港供水歷史溯源地。
四、
聚焦文藝創作,提升文化影響力
深入擦亮文學名片。深入實施“掛鎮聯村”駐點創作工程,挖掘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鎮村的具體實踐、鄉村振興發生的新變化等開展文藝精品創作。打造“橋頭創作”品牌,持續舉辦文學品牌賽事,將橋頭小小說做強做優做大。持續開展曲藝創作。繼續以橋頭鎮鄧屋村一門五杰為創作素材,打造戲劇精品。發動音樂創作者前往典型村采風創作,傾力打造一首“百千萬工程”主題歌曲。盤活協會資源。提升文聯協會活力,策劃一批精品文藝活動積極融入新春賞花行、荷花節等節慶品牌活動中,豐富橋頭鎮精品文化活動供給,全力推動橋頭文藝事業繁榮發展。
五、
聚焦惠民服務,提升群眾獲得感
推進特色空間建設。創新打造一批融合文化服務、研學交流、潮流休閑、輕食餐飲等多業態、復合型、精而美的高品質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優化文化空間資源。利用村(社區)“金邊銀角”,建設各類健身場地。提升文化分館、蓮城美術館、圖書館等場館服務,并選拔推薦符合資格的共享文化空間,配套文化惠民活動,實現文化服務供需對接。豐富文化惠民活動。持續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工程,開設“藝術導師”培訓項目、“走進藝術”市民公益培訓班、“行走橋頭”研學活動等。持續推進“蓮城藝術巡展”、“群音會”、“火柴盒”、“全民健身日”等主題活動,進一步優化文化產品供給,促進優質文化資源向村(社區)延伸。
六、
聚焦文旅融合,提升產業競爭力
積極培育文旅新業態。大力推進東江濱江公園、七彩花田、橋頭生態園等生態文旅資源提檔升級,持續推廣點狀供地,盤活更多閑置用地,打造工業旅游新路徑。優化升級“羊肉一條街”、“榕樹頭庭院美食”等,繼續辦好荷花美食節、大洲粉葛美食節等特色活動,擦亮“橋頭美食”名片。全力打造優質商圈,打造“農文旅商”融合發展新場景。全面提升產業聚集效應。全力做優環保包裝印刷特色產業,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建設包裝產業互聯數字賦能中心,引導企業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轉型。推動文物非遺活化利用。打造一批文物、古建筑活化利用示范點。推動大洲游會、田頭角游會等村級特色文化活動提檔升級為鎮級品牌活動,以文化賦能“百千萬工程”。
圖文:邵錦烺
編輯:鄧佩珊
編審:香雅怡
出品:橋頭鎮融媒體中心
新聞回顧
01
02
0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