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在日本東京舉行,引起了世界關注。對于我們國人來說,自然更加關注。需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這是“第六次”。這說明,中日雙方前期一直在舉行經濟對話。
這次,雙方參會的部門眾多,都是7個,可謂規模龐大。中方參加的部門有發改委、外交部、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生態環境部、海關總署。日方參加的部門有內閣府、外務省、經產省、財務省、國土交通省、農林水產省、環境省。
據悉,雙方都表示,要共同致力于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經貿關系。這里面,“穩定”這個詞比較重要。以前中日經貿關系有過熱與冷,受外界因素影響,是不穩定的。而這次,致力于“穩定”,可見是吸取了教訓。
這次對話,達成二十項重要共識。這是比較罕見的,同時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中日經濟合作上,存在比較大的上升空間與拓展范圍,是大有可為的。
在這二十項共識中,我比較關注的是以下三項:
一是第四項:“加強養老服務、護理等領域務實合作,培育銀發經濟。中方歡迎日方在中國舉行老齡產業交流會。”
眾所周知,日本早在1970年就進入老齡化社會,后來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到2005年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20%,而截至2023年,日本的老齡化率已高達29.1%,居世界第一。
所以,日本在銀發經濟方面的經驗、成果都非常豐富。這對于也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來說,是一個可以學習的教科書,可以借鑒日本發展銀發經濟的經驗。
今天看到新聞報道,說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預計2035年之前的10年左右時間,是本世紀剩余時間內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較低的時期,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窗口期”。
報道說,接下來將研究編制“十五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相關國家級專項規劃,推動養老產業與文化、旅游、健康、體育、家政等相關產業和業態融合發展,豐富拓展養老服務消費領域和消費場景。
以前,孩子多的時候,,從多方面挖掘商機,可以說是賺孩的錢。比如服裝、食品、藥品、玩具、娛樂、教育、文化、保姆、托管等。以后出生率下降,這方面的市場大幅萎縮。
但反過來,老年人增多了,又產生了新的商機,以上一切方面,在銀發經濟中必然是市場越來越大。但是,如何開發市場,這是需要向日本學習的,日本人已經探索出了值得學習的方法。
二是第十一項:“2025年在日本舉行中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組會議,推動提供公正、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看到“優化營商環境”幾個字,估計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想到很多事情吧。之前有一段時間,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事件,導致兩國民間互反情緒上升,互有不利于彼此的營商環境的破壞。在國內方面,“戰馬行動”就是典型案例。
其實,破壞營商環境,受傷害的歸根結底還是老百姓。喊打喊殺,令外商戰戰兢兢,退出中國市場,首先是工人失業,其次是國稅減少,間接不利于民生。所以,明智的老百姓應該積極維護營商環境,讓外資放心進來,而不是相反。
這是從民間層面說,從政府層面說,當然就是要做到不因政治影響經貿。政治上無論怎么對立,吵歸吵,鬧歸鬧,該怎么做生意還怎么做生意,不要讓雙方的商家因為時政而風聲鶴唳,影響投資和發展。
三是第二十項:“雙方重申完整準確全面理解2024年9月20日發表的共識,確認持續開展針對排海的長期國際監測和中方獨立取樣監測,在結果沒有異常前提下,就日本水產品輸華問題開展相關磋商。”
日本向海里排放核污水問題,我國立場保持不變。現在日本方面顯然急于向中國出口海產品。不過,中方堅持獨立取樣,日本已經表示同意,這說明在此問題上,中方占有主導權,能不能進口日本海產品,什么時候進口,還是中國說了算。我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對本國人民生命健康負責的表現。
當然,也可能是對內的一種情緒安撫。關于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放會不會污染水產品的問題,尤其是否會污染到我國沿海水產品的問題,當時我看過張朝陽出來辟謠,說不會的。而且持這種觀點的還有很多人,都說國際監測未見安全影響,但國內民仍普遍擔憂,反對進口日本水產品。
我想,既然這次達成這方面共識,估計很有可能逐步放開管制,進口日本水產品。但是,民眾是否會買,這是有待觀察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