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都高新區石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韓瀟
基層慢病管理的現實之困
“老師,這個降壓藥和降糖藥能不能一起吃?”“醫生開的這個新藥和之前的有什么區別?”在成都高新區石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門診,68歲的張婆婆拿著三種慢性病藥單反復詢問,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基層醫療機構上演。隨著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97億,慢性病患者已達1.8億規模,基層醫護人員既要應對激增的診療需求,又要面對藥品目錄龐雜、用藥方案更新快等現實挑戰。石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慢病數據顯示,每位家庭醫生團隊老師日均需處理30余次藥品咨詢,但傳統模式下查詢藥品信息平均耗時5分鐘以上,基層醫務人員特別是家庭醫生團隊普遍面臨“知識儲備跟不上藥品迭代速度”的困境。
“綠寶典”破局:專業團隊打造用藥指南
面對基層慢病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難題,石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由主管藥師牽頭,6名臨床藥師、9名全科醫師構成的專項工作組。團隊歷時6個月,系統梳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臨床診療指南等7類權威文獻,結合轄區1.3萬份慢病檔案進行用藥習慣分析。為確保專業性和實用性,特別邀請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藥學專家團隊進行三輪審核修訂,最終形成這本兼具科學性與操作性的《慢病藥品手冊》。手冊編寫嚴格遵循“雙審雙核”機制:每味藥品信息需經藥師核對說明書、醫師驗證臨床適用性,再提交專家團隊終審,確保121種藥品信息的零差錯率。
五大創新點重塑服務流程
1.便攜設計:采用A6開本全彩頁裝幀,重量僅180克,可放入白大褂口袋隨時取用。
2.分類科學:將慢病用藥細分為7大專科體系,采用“一病一色標”視覺管理系統,3秒即可精準定位。
3.要點突出:一頁一藥,突出顯示包裝圖片、用法用量、藥品禁忌、配伍要點等關鍵信息,方便快速查閱。
4.全員標配:醫護團隊人手一冊,覆蓋全科門診、家庭醫生團隊等所有服務場景,形成“隨時在崗”的藥學支持體系。
5.動態更新:建立“季度常規更新+需求即時響應”雙軌修訂機制,既跟蹤臨床指南更新,又通過健康檔案分析、滿意度調查收集居民用藥困惑,針對性增補高頻問題。
管理效能與患者體驗雙提升
自“綠寶典”應用以來,中心慢病管理質效顯著提升:藥品咨詢響應時間縮短至45秒內,用藥指導準確率98.7%,2024年第四季度患者滿意度調查顯示,用藥知曉率從72%躍升至89%。“現在護士講解藥物比藥房還細致,這個小綠本翻幾下就把問題說透了!”糖尿病患友王大爺的感慨道出了眾多患者心聲。
作為基層智慧醫療的初步探索,“綠寶典”即將升級至2.0版本,新增藥品二維碼延伸閱讀功能。中心計劃每季度收集臨床反饋,建立“居民用藥需求-臨床實踐問題-手冊內容更新”的閉環機制,同步開發家庭醫生移動端查詢系統。這項創新不僅為慢病管理提供了可復制的“石羊方案”,更探索出一條通過工具創新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的新路徑——當專業醫療知識轉化為觸手可及的操作指南,基層衛生服務的精準度和溫度便有了堅實的支點。
編輯:王超群
校審:朱紅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