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漲價!
最近,美國汽車圈被特朗普的一則警告攪得不得安寧——特朗普警告美國汽車制造商,不要因關稅而提高價格 。這道命令一下,汽車制造商們腦袋都大了:那不讓提高價格,又該咋辦呢?
月初,特朗普召集美國一些頂級汽車制造商的首席執行官開會時發出警告:最好不要因為關稅而提高汽車價格。知情人士稱,特朗普告訴高管們,白宮不會贊成此舉,這讓一些高管感到不安,擔心如果提高價格會受到懲罰。
本周三,特朗普宣布從 4 月 2 日起對所有進口汽車和零部件征收 25% 的關稅,此舉幾乎肯定會迫使美國汽車制造商提高客戶價格。大多數汽車制造商依賴其他國家的零部件和材料來制造汽車,包括在美國組裝的汽車。
筆者突然想起一句話——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
問題是可能嗎?
所有人都知道,關稅就像一把高懸的劍,一旦落下,汽車制造商進口零部件的成本就會蹭蹭上漲 。過去,不少車企為了消化成本,只能選擇提高汽車售價。但現在特朗普直接下達“禁令”,車企們必須另尋出路。
供應鏈優化:向本土轉移
不少車企已經開始打起了供應鏈的主意。比如福特汽車,正在考慮加大在美國本土采購零部件的比例 。美國作為汽車工業大國,本土供應商資源豐富。車企向本土轉移采購,既能減少對進口零部件的依賴,降低關稅帶來的成本增加,還能促進本土產業發展,可謂一舉兩得 。此外,和供應商重新談判合同也是個好辦法 。車企們憑借自身的規模優勢,爭取到更優惠的價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成本壓力。
生產效率的革命:降本增效
另一條出路是提升生產效率。特斯拉在這方面堪稱典范。它在生產線上大量引入自動化設備和人工智能技術 ,不僅大幅提高了生產速度,還減少了人工成本 。一輛汽車的生產時間從過去的數小時縮短到現在的幾十分鐘,單位成本自然降了下來 。其他車企紛紛效仿,加大對生產設備的投入,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力求在不降低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生產成本。
產品策略大調整:迎合大眾
除了降本,有些車企還在產品策略上動起了腦筋。例如通用汽車的計劃是減少高端車型的生產,轉而增加中低端車型的產量 。在經濟形勢不穩定的情況下,消費者對價格更加敏感,中低端車型憑借較高的性價比,更受市場歡迎 。此外,推出簡配版車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簡配版車型在保留基本功能的同時,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配置,降低了生產成本,價格自然更親民。
特朗普的警告,雖然給美國汽車制造商帶來了挑戰,但其實也是在促使它們積極尋求變革。不變就要被淘汰,就像這些年一直在啃老本的蘋果一樣。
在這輪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博弈中,美國汽車行業或許將迎來一場深度變革。未來,究竟是車企成功化解成本壓力,還是會被特朗普“徹底玩死”,不知道你們怎么看?
【引用來源:彭博社、路透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