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全球經濟格局里,中美俄三個大國的GDP預測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美國預計達到216萬億,俄羅斯是16萬億,而中國的數字雖然沒完全確定,但被普遍認為會“令人意外”。這三個國家的經濟表現,直接影響著世界的錢袋子和權力分配。
這組預測最早是高盛首席經濟學家簡·哈茨尤斯團隊在2025年初拋出來的,美國GDP增長率從2.4%掉到1.7%,總額鎖定在216萬億美元。俄羅斯那邊,經濟發展部給出了16萬億的數字,帶著點悲觀味道。
至于中國,高盛沒給具體數字,只說了“令人意外”,但結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的最新報告,估計會在19.7萬億到20.5萬億之間跳動。這些數字都是基于2023年和2024年的經濟表現,再加上政策、貿易、地緣政治等一堆因素算出來的。
美國216萬億,聽著挺唬人。這得換算一下,按現在的匯率,差不多是21.6萬億美元。咋看之下,美國還是那個老大,經濟總量甩開第二名一大截。2023年,美國GDP是25.7萬億,2024年預計28.2萬億,到2025年掉到21.6萬億,這說明啥?
增長速度慢下來了唄。1.7%的增長率,跟過去幾年比,確實有點蔫。高盛的報告里提到,疫情后的通脹還沒完全消退,供應鏈問題時不時冒頭,再加上地緣政治的亂七八糟,美國經濟就像個跑累了的大胖子,想喘口氣。
為啥美國還能保持這么高的GDP?底子厚是關鍵。從1978年的2.35萬億,到1990年的5.96萬億,再到2023年的25.7萬億,美國靠的是科技、消費和金融三大支柱。硅谷的AI、芯片這些高科技玩意兒,全球沒幾個能比。
消費市場也牛,70%的GDP靠老百姓花錢撐著,沃爾瑪、亞馬遜這些巨頭天天忙著數錢。金融方面,美元還是世界老大,華爾街的操盤手們玩得溜,美聯儲一打噴嚏,全球都感冒。這幾年雖然通脹高企,美聯儲加息加到手酸,但2025年預計會降息兩次,6月和12月各來一下,穩住經濟別太垮。
不過,美國收入不平等越來越嚴重,中產階級縮水,底層的日子不好過。醫療成本高得離譜,一個感冒都能讓普通人破產。政治上兩黨掐架,政策推不動,2025年的財政赤字預計占GDP的6.2%,比過去50年平均值3.8%高出一大截。
加上特朗普上臺后可能搞的關稅大戰,60%關稅砸向中國,20%招呼其他國家,進口成本一漲,通脹可能又抬頭。這216萬億看著多,但水分不少,增長乏力是真。
再說俄羅斯,16萬億,也就是1.6萬億美元。這數字咋這么低?要知道,2023年俄羅斯GDP還有2.2萬億呢,咋兩年就縮水這么多?答案不復雜,制裁和戰爭。
2022年烏克蘭那場仗打響后,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跟下雨似的,能源出口被掐脖子, SWIFT系統踢出去,盧布匯率跟過山車一樣。2024年油價波動又給了當頭一棒,俄羅斯靠賣油氣吃飯的路子走得磕磕絆絆。
俄羅斯經濟部自己都承認,這1.6萬億是“盡力了”。能源出口占GDP的40%多,但歐洲買家跑了大半,美國還帶頭搞了個價格上限,62美元一桶的油價讓俄羅斯賺不到啥大錢。國內制造業老舊,高端技術靠進口,制裁一來,連零件都湊不齊。
人口也在下滑,勞動力不夠,年輕人不愿意干體力活。普京當年喊“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俄羅斯”,這話聽著豪氣,可現在看,經濟底子太薄,16萬億真是硬撐出來的。
當然,俄羅斯也不是沒招。跟中國、印度的貿易撐起了一片天,2024年對華出口漲了15%,主要是油氣和糧食。盧布結算也在推,繞開美元交易,多少緩解點壓力。
但這點亮點救不了大局,1.6萬億的GDP在全球排不上號,跟美國差了十多倍,跟中國比更是小巫見大巫。地緣政治的代價太大了,俄羅斯這貴族沒落得有點慘。
最后說中國,咋就“令人意外”了?2023年中國GDP是17.8萬億,2024年預計18.5萬億,2025年要是沖到19.7萬億或者20.5萬億,確實有點出乎意料。
為啥意外?因為過去幾年,中國經濟面臨一堆麻煩,房地產泡沫戳破了,地方政府債務堆成山,出口還得跟美國關稅硬碰硬。可這兩年,中國硬是頂住了,GDP增長率預計2025年還能有4.6%到5%,比美國和俄羅斯都高。
中國的底氣在哪?工業化和技術進步是硬核。1978年GDP才2170億,連荷蘭都不如,可到1990年就蹦到3500億,2000年破1萬億,2010年超日本當老二,2023年17.8萬億,這速度全球罕見。
現在中國造船、光伏、新能源車全是世界第一,5G基站鋪得比誰都密,高鐵里程占全球70%。2024年出口總額3.5萬億,手機、電腦、家電塞滿全球市場。政策也給力,財政赤字2025年預計擴到GDP的3.5%-4%,2萬億特別國債加上4.5萬億地方債,砸向基建和制造業。
但中國房地產拖后腿,2024年新房銷售跌了20%,好多開發商破產,地方政府的錢袋子空了,靠賣地撐不下了。人口老齡化也來了,勞動力少了,養老壓力大了。
加上美國關稅可能加到60%,2025年出口估計得掉個10%-15%。可即便這樣,中國還能擠出個“令人意外”的GDP,靠的就是韌性。制造業升級快,內需慢慢頂上來,政策松綁也及時,硬生生把經濟拉回正軌。
美國的問題出在哪?消費驅動的經濟,70%靠老百姓掏錢,可老百姓的錢包被通脹掏空了。2024年CPI(消費者價格指數)2.7%,比2022年的9%低多了,但還是高,超市里雞蛋一打漲到5美元,汽油每加侖4美元,普通人叫苦不迭。
企業這邊,供應鏈斷斷續續,芯片短缺還沒完全解決,汽車、電子這些行業產能上不去。政治上,特朗普上臺后可能大刀闊斧,減稅、加關稅、趕移民,這短期能刺激一把,但長遠看,通脹和貿易戰會讓216萬億的光環暗淡。
俄羅斯為啥就16萬億?戰爭是個大坑。2022年打烏克蘭,花了至少5000億美元,軍費占GDP的6%以上,2024年還得漲。制裁斷了西方的錢路,能源出口從2021年的3000億掉到2024年的1800億,少了三分之一。
國內投資也萎縮,外企跑了400多家,麥當勞、可口樂都撤了,工廠開工率低得可憐。人口老齡化加劇,2025年勞動力預計比2020年少500萬,經濟想翻身,靠賣油氣已經不靈了。
中國“令人意外”的底牌是啥?產業升級是個大招。2024年新能源車產量占全球60%,光伏板出口翻倍,華為、小米這些牌子打得歐美頭疼。
內需也在發力,2024年消費占GDP的比重從50%漲到55%,雙十一成交額又破紀錄。政策上,央行2025年預計降息30-40個基點,松綁樓市貸款,穩住經濟基本盤。雖說債務高,地方欠了60萬億,但中央手里還有牌,特別國債一發,基建又能熱起來。
房地產雖然拉胯,但制造業頂上了。2024年工業增加值占GDP的35%,全球第一。出口結構變了,高附加值產品多了,原材料少了,美國加關稅傷不到筋骨。
政策也靈活,2025年財政赤字擴到4%,錢砸向科技和消費,硬是把經濟拉出泥潭。要是真沖到20.5萬億,離美國就差個10%,這差距10年前想都不敢想。
美國還能牛多久?科技和美元是命根子。AI、量子計算這些領域,美國投了上千億,谷歌、微軟領跑全球。美元占全球儲備貨幣60%,美元霸權讓它隨便印鈔票,2024年國債突破35萬億,利息一年5000億,可沒人敢不買。科技上,AI芯片90%是美國造,臺積電、三星都得看它臉色。
可這紅利不是永久的,中國、歐洲都在搞自己的體系,美元份額2025年可能掉到58%,內部分裂拖后腿,2024年選戰撕得天昏地暗,2025年政策估計還得亂一陣。關稅戰一開,進口貨貴了,老百姓怨氣更大,216萬億看著唬人,含金量得打問號。
俄羅斯咋翻身?短期沒戲。16萬億已經是極限,除非油價暴漲到100美元一桶,或者跟中國、印度搞出更大貿易。可油氣市場不穩定,新能源又擠占份額,俄羅斯的路越走越窄。人口問題更頭疼,年輕人跑國外的越來越多,國內消費起不來,經濟想爬到20萬億,起碼得10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