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正確家教理念·普及科學養育知識
在成長的道路上,撒謊時常像一個不期而遇的小插曲,出現在許多孩子的生活中。盡管撒謊似乎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一部分,但它絕不應被容忍或鼓勵。它就像一顆潛伏在孩子心靈深處的不良種子,若不加以恰當的引導和糾正,可能會對孩子的人格塑造和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孩子撒謊背后的原因
想象與現實混淆
這大多發生在6歲以下孩子身上,他們常會將想像與現實混淆在一起,在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和表現力的發展過程中,他們往往會即興、隨意地把自己聽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經過自己的想像加工后套用到現實的人或事上去,出現沒有邏輯、不真實的“撒謊”。但是他們的這種撒謊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屬于幻想型撒謊。對于這種類型的謊言父母應該滿足孩子想象力方面的表現欲,鼓勵孩子自編一些故事,或者經常與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戲,使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得到充分地釋放,并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不應該一味地批評、指責,這會損傷孩子的創造與想像意識,或者對孩子的表現聽之任之,會使孩子習慣性地將想象的事物當作現實的事物,導致孩子缺乏理智感,為成長埋下隱患。總之,幻想型撒謊往往沒有什么目的性,對于這類孩子應注意啟發與引導。
想讓長輩夸獎或者逃避懲罰
孩子做事時不僅想做好,很大程度上也想讓父母、老師高興,從而得到更多獎勵。成功難度較大時,為了不讓父母、老師失望,只好“說謊”。還有,有的孩子在做錯事情以后,內心會受到一種壓迫,擔心受罰而誘發其說謊。其實,孩子并非生來就會撒謊,他們天性純真、直率。但當他發現自己的誠實引起了父母的不滿甚至是責罰,他就開始學會了裝假說謊。很多父母雖然理智上強調誠實的重要,可當具體到某一件事情時,情緒會戰勝理智,于是出現了憤怒、責備,讓孩子覺得父母更在乎的是事情本身而不是誠實的品質。
對于這種類型的說謊,聰明的父母不應該不分原因的責備和體罰孩子,該懂得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喜歡誠實的孩子,雖然爸爸媽媽不希望他做錯事,但爸爸媽媽更不希望他撒謊。然后,給孩子承認錯誤的機會,鼓勵孩子主動承認錯誤并改正。
行為性撒謊
有些父母不注意教育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回家”,導致孩子有時會悄悄地把自己喜歡的幼兒園或小朋友的玩具放入自己的口袋。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時,孩子經常會編造一些謊言,如小朋友送的,或者是自己拾到的等。這種屬于行為性撒謊。這種類型與前面兩種類型不同,他們的撒謊有明顯的目的性,并且是事先想好的,在他們看來撒謊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利益或滿足。這種類型的撒謊對孩子成長危害性非常大。
專家介紹
今晚(3月28日)19:35,山東省家庭教育宣講團專家、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九龍灣幼兒園園長邵鈺芹將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經驗和實際案例,為我們剖析幼兒撒謊的多種原因,幫助家長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孩子的撒謊行為!
課程收看指南
1. 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養教有方App
2. 點擊首頁瓷片區【同一堂課】直接進入本期課程(19:35準時更新)
智慧家長課前測試
您在育兒過程中是否曾發現孩子出現撒謊的問題呢?作為智慧家長您又會如何應對呢?
您可以通過本文下方評論區或登錄養教有方App在本節課程《同一堂課|幼兒園孩子說謊怎么辦》評論區下分享您的家教故事或留下您的相關困惑。
本文編輯:Sunshine
責任編輯:林美妮
歡迎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經驗:sdetvnm@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