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有想到,在歷來倡導民主的德國,居然因為黨派斗爭影響到了經濟和民生。進入2025年以來,德國政壇亂成了一鍋粥。隨著德國綠黨一番攪和,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不得不于3月25日正式解散了朔爾茨領導的“交通燈”聯合政府。面對一地爛攤子,德國各個政黨沒有從老百姓的福祉出發,摒棄前嫌通力合作,反而繼續內斗內耗,把德國往火坑里推。特別是綠黨主導的“退煤計劃”里的莫爾堡燃煤發電廠被炸毀后,各方嘩然。這個曾被中國當榜樣的電廠僅僅運行6年就說炸就炸,如此看來,德國人真的是要用愛發電了。
默克爾時代建立的莫爾堡電廠曾經是德國的“寶貝疙瘩”。這個耗資30億歐元的能源項目于2015年建成,曾經被各國譽為全球火力發電的標桿。基于此,中國還專門派出技術團隊前來學習。然而運行6年后,2021年德國關閉了這家發電廠,現在德國綠黨卻打著“環保”旗號,說炸就炸,這讓德國民眾痛心疾首。從根本來說,莫爾堡電廠的命運就是德國能源政策的一面“哈哈鏡”。
早在2021年,德國政府通過了《煤炭退出法》,在環保理念成為全球共識的背景下,德國政府果斷開啟了能源結構轉型,開始大面積補貼關停電廠。然而,計劃不如變化,隨著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在美國的慫恿和推動下,德國和俄羅斯就此決裂,再加上“北溪管道”被炸,俄羅斯徹底中斷對德國的燃氣供應。為了避免陷入能源危機,德國政府不得不重啟老舊煤電和核電。按理說,投入重金建設的莫爾堡電廠應當受到高度重視,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綠黨卻從中作梗,只接入16%的電網,最后導致電廠只能賤賣、拆除,這無疑是典型的“自廢武功”,而莫爾堡電廠也成為德國黨爭的犧牲品。
令人唏噓的是,綠黨為了彰顯自身的功績,鼓吹綠色能源的先進性,居然在莫爾堡電廠廢墟上計劃投資79億歐元建設“綠氫中心”。然而,他們顯然忽視了綠氫的生產要依賴電力。要知道,目前德國已經是電力不足的窘境了,哪來的過剩綠電用來生產綠氫。甚至,作為昔日能源大國的德國,如今居然淪落到要從法國進口核電。不得不說,綠黨打著環保旗號,拿國家的命運進行賭博,也讓德國元氣大傷。只能說,綠黨主導的“去煤化”政策恰恰反映了其“綠色主義”的極端化。相關數據顯示,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在2024年已達68%,這導致基荷電廠運行時間銳減。而莫爾堡電廠2020年負荷率僅12%,顯著低于行業20%的平均水平,年度發電量從設計值110億千瓦時萎縮至13億千瓦時?,批發電價受風光發電邊際成本趨零影響,從2015年45歐元/兆瓦時降至2024年22歐元/兆瓦時,徹底瓦解煤電盈利空間。
除了能源領域之外,德國經濟也在綠黨的“神操作”下一路“狂飆”向下。據統計,德國經濟已經連續三年衰退,2024年GDP再降0.2%,正在創造二戰以來最嚴重衰退的“奇跡”啊!曾經作為德國驕傲的工業板塊,2024年工業產出下降3%,汽車行業超7萬人丟了飯碗,企業破產數創十年新高。至于德國老百姓,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更是苦不堪言。就以能源引起的連鎖反應來說,由于能源開支較2021年暴漲31%,德國的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曾經無比富裕的德國民眾,是真的連面包都吃不上了。
從根本來說,講究“環保至上”的綠黨根本不是為了環保而環保,一系列操作背后則涉及一條龐大的利益鏈。比如,莫爾堡電廠拆除合同就被哈格多恩集團承接,而“綠氫”項目的背后更是歐盟、德國政府與企業“三分蛋糕”。當氣候目標與能源安全、經濟成本、社會承受力等多重維度失去平衡時,即便是全球最先進的煤電設施也難逃淪為政策實驗犧牲品的命運。再疊加利益集團分贓合作,德國新政府要收拾這幅爛攤子,真的要付出很長的時間代價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