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的預警機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曝光了!昨天,相信不少粉絲已經看了一大堆朝中社發布的朝鮮預警機的新聞照片。
那今天,大伊萬就要來專門分析分析,這架預警機的含金量。看看在這架“主體2000”預警機那花里胡哨的任務艙設計之下,它的軟硬件性能設計到底怎樣?是不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朝鮮預警機的外觀
光從朝鮮這架預警機的機體外觀和表面天線/射頻系統設計來看,其實就可以看出部分端倪來了。咱們就和空警-2000預警機來對比:
空警-2000
首先就可以發現朝鮮的預警機,對于伊爾-76運輸機的改裝并不充分。我們的空警-2000在對伊爾-76進行改裝時,完全封閉了位于頭部的領航員艙,改為安裝相關的電子設備和導航/氣象雷達等。
而朝鮮預警機不存在這一點,甚至也沒有像俄羅斯的A-50預警機一樣,封閉機首部位,改進航電設備等。這就類似于什么?類似你拿RTX5090攢了一個游戲機,結果回頭一看用的居然是最老的LCD顯示器一樣。
朝鮮預警機
你要說這是該省省該花花,完全解釋不了——有這實力給預警機研發大型相控陣雷達,卻沒實力給預警機研發新的導航雷達?所以,這是朝鮮預警機第一眼就讓人看不懂的部分。
其次,是朝鮮預警機缺的天線比較多。從我們這么多年看國產預警機,看外軍預警機都能看出來,預警指揮與控制飛機上的各種專用天線實在太多了。比如空警-2000預警機,在它的機首頂部就安裝有大量的刀片狀天線。這些天線主要用途是戰術通訊,和空中的戰斗機,或者地面指揮所、地導營等保持通聯。
空警-500
到了空警-500A預警機以后,天線的整合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在機身側面,機身翼尖部分,出現了新的射頻天線。其使用的黑灰色涂裝,和預警機表面的藍色金屬蒙皮完全不一樣。顯而易見,這是配備給預警機的ESM/ECM天線陣列,在加裝了EW設備之后,空警-500A擔負的不僅僅是預警指揮和控制職能,它還可以兼顧實施電子偵察和電子對抗職能。
可以說,是真正的空中指揮所+空戰多面手,目前新一代的預警指揮與控制飛機,基本都沿用了空警-500A的這一設計,存在大量的射頻天線。
但是——這一點在朝鮮預警機上一樣也是不存在的。從目前公開的金正恩同志視察朝鮮預警機的照片來看,朝鮮預警機真的只是伊爾-76運輸機,上面加了一個巨大的雷達盤子,表面的各種刀片天線?那是不存在的。
沒有刀片天線好像也可以,如果朝鮮預警機的設計夠先進,先進到我們難以置信,可以和我們的最新一代預警機相提并論的程度,那倒也可以試一試共形陣天線。比如將所有的ECM/ESM,還有通訊天線全部集成到一個相控陣天線里,這樣可以避免機體表面出現大量的刀片狀天線。
新一代預警機與空警-500對比圖
但是,朝鮮預警機上也完全看不出這種設計,沒有刀片天線,沒有共形陣天線所特有的雷達罩外觀,那唯一的解釋是:預警機沒有配備比較完備的戰術通訊、數據鏈、電子對抗和電子支援系統,它真的只有一個雷達。
最后,還有一個機體表面的細節足夠補一刀了,無論是空警2000還是空警-500,在機體表面都有大量的用于冷卻空氣的進氣口,還安裝有輔助動力進氣口。這是由于預警機安裝有大量電子設備,從相控陣雷達,到大量的數據處理機柜……這些東西無一不是發熱大戶。
空警-2000
因此,必須安裝全機冷卻系統。有風冷系統上風冷系統,沒風冷就上液冷系統。當然,高空飛行時空氣是天然的導熱體,而液冷設備的話重量比較大,對于飛行器這種東西來說,增重怎么看都是不劃算的,因此大多數預警機在機體表面都安裝有風冷空氣進氣口。有些可能是使用保形設計,而有些則干脆就設計成屜狀進氣口,這些都是為了給機載電子設備進行冷卻。
但是對朝鮮預警機來說——問題是一樣的,這些必然存在的東西,在朝鮮預警機上根本不存在。朝鮮預警機只是在中央翼盒前部有一個冷卻空氣進氣口,但這是伊爾-76MD運輸機上的通用設計。除此之外在所有部分,都沒有這種冷卻空氣的進氣口了。
既然沒有冷卻空氣進氣口,那么朝鮮預警機上的這么多電子設備,都是如何冷卻的呢?別說是用了沉重的水冷系統好吧,放棄了輕便的空氣冷卻系統而使用沉重的液冷系統到底圖什么?
結合上一個朝鮮預警機上缺乏大量專用天線的情況,唯一的解釋:那就是朝鮮預警機,機上的電子設備似乎沒有那么完備,只有這樣,它對電子設備冷卻需求不高,自然就不需要冷卻進氣口了。
朝鮮預警機的內部
朝鮮預警機的機體外觀已經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了,機體內部就更有些說不上來的感覺了。
照片最下面可以看出還有一排
我們看朝鮮預警機內部的陳設,使用的是通用的薄型顯控臺,采用多排布置的方式。前兩排各有兩個顯控臺,第三排開始采用左側兩個、右側一個共三個顯控臺布置的方式。但是從照片中來看,可以看出起碼還有第四排顯控臺,應當也是左側兩個右側一個布置方式,那就是一共有四排十個顯控臺。當然,也不排除還有第五排。
這個顯控臺的布置和咱們的空警-2000差不多,空警-2000的任務組員在2009年國慶大閱兵的時候披露過是11個,而美國的E-3A預警機任務組員則是13個左右。
而從顯控臺的顯示功能上來說,目前所有國家的預警機使用的顯控臺都是通用顯控臺,也就是相同的顯控臺控制終端,但是可以具備不同的功能。比如空域監控、航路規劃、截擊引導、空戰指揮、電子偵察、電子對抗、通訊支持等,這些光看顯控臺是看不出區別的,必須結合顯控臺顯示的具體內容來判斷。
但無論是哪個國家,對預警機顯控臺顯示的內容恰恰又看得特別死,大部分都是打碼放出。所以我們也看不明白,朝鮮預警機這么多顯控臺到底有什么用處,只能說從顯控臺設置來看,它起碼和空警-2000與E-3A差不多。但是在總體設計架構上,應該還是有些差距。
韓國空軍E-7預警機
目前,以E-3A和空警-2000為主的上一代預警機,使用的還是顯控臺多排布置的模式,新世紀出現的新一代預警機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側方單排顯控臺部署的模式了。比如我們的空警-500A,美國的E-7,巴基斯坦的ZDK-03,印度的薩博-2000等等都是如此。
朝鮮預警機采用的依然是比較老舊的多排顯控臺布置模式,證明他們得到的系統架構不新,設計思路也比較保守,離目前主流的預警機總體設計還有一定的差距。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在于朝鮮預警機的任務艙段設計,似乎帶有明顯的過度設計的趨勢。在朝鮮預警機的任務艙段里,艙段前方的艙壁上安裝了一個堪稱巨大的大屏幕,上面有大量的表格狀數據,大伊萬判斷可能是用于顯示目標批次和目標狀態的表格。左右兩側還安裝有大量的薄型顯示屏,有些顯示屏上明顯顯示的是“帶有三八線”的朝鮮半島電子地圖。
這種設計說真的,讓人十分疑惑——畢竟,以預警機任務組的任務分工看,預警機任務組每一個人都肩負重任,戰時注意力分配明顯是在自己眼前的綜合顯控臺,不會有多余精力關注這些大屏幕。而這些大屏幕上顯示的內容,顯然也應該是任務組某些特定人員所要監控和管理的內容,到時候大家各司其職就行了。
那么,這些大屏幕唯一的作用,就是給機上指揮員提供總的態勢參考。但顯而易見,這架預警機上又沒有這樣一個指揮員的座位,大家都坐在顯控臺的前面,那搞了這么多大屏幕,到底圖什么?就讓人莫名其妙了。
唯一的解釋就是,這些大屏只是用來演示的,甚至不排除是將軍看了些好萊塢電影,比如《空軍一號》、《驚天核網》之類的,里面牽涉到了空軍一號通訊艙段設計(當然,電影里邊出現的空軍一號,可能跟真實的空軍一號根本就大相徑庭),就要求朝鮮的科研人員也照葫蘆畫瓢地搞一個。
電影《空軍一號》
實際上,以現代預警機設計來看,除非是戰略指揮機,真的把防空指揮所搬到天上去,擺一個指揮班子在天上……否則,完全沒必要在預警機上擺這么多不知所謂的東西。
所以最后總結一下,大伊萬目前對這個朝鮮預警機的想法:它能飛起來可能是最大的意外。畢竟加了一個巨大的雷達之后,對伊爾-76飛行品質改變太大了。但是,它也就能飛起來了!
你真的不好說這架預警機的真實能力究竟怎么樣,是不是具備空中指揮能力,還是只具備基本的雷達監控能力,甚至只有一個殼子,咱們走著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