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綿綿
導語
兩歲的《桃源》,是又要火了嗎?
雪融花開,蝴蝶飛來,又到了賞春踏青的時節。
雖說早春總免不了“倒春寒”,但沒想到,有不少玩家早已在《桃源深處有人家》(下文簡稱《桃源》)過上了暖心的“花朝節”——兩周年慶典活動“花朝春曉”。花朝節到,百花將蘿蘿山裝飾一新,這次“陶陶當小花神”的活動劇情也憑借溫暖的“女性力量”擊中不少玩家的心:“莫名其妙就掉了眼淚。” 憑借走心治愈的活動,游戲活躍用戶再創新高,《桃源》的口碑也再次出圈。
玩家評論
這也讓人發現,不經意間,《桃源》已走過了兩周歲。從最初的小眾游戲黑馬到如今千萬玩家放松休憩的“數字避風港”,商業口碑雙豐收的《桃源》似乎已成為品類的天花板,也刷新了“模擬經營難長線運營”的固有印象。
“花朝春曉”活動上線當日成績:
休閑游戲暢銷榜(左)、模擬游戲暢銷榜(右)
《桃源》的生命力來源于何處?我們能從《桃源》的兩周年來信得到答案:“治愈感”。兩年前,這是《桃源》開發組的初心,他們期望做一款“超玩家預期”的內容產品。而走過兩度春秋,當這份初心與玩家相互滋養,蘿蘿山這片小天地早已成為玩家自在又共樂的“精神桃源”。
兩周年來信
01
憑畫風和治愈突圍
兩周年的《桃源》更懂女性玩家
想必在兩年前,不少種田愛好者是因《桃源》的畫風與治愈感而入坑——
一群活潑可愛的蘿卜山靈、青山下的農田半畝,炊煙升起,日落月生,構成一片淡雅寧靜的世外桃源。匆匆一面,讓不少玩家決定在《桃源》安下一個小家。
起點
再后來,蘿蘿山有了四季,還有更多傳統節日讓這份歸園田居的生活充滿了儀式感。在近日,蘿蘿山就迎來了第二個“花朝節”。“花朝節”興起于唐、形成于宋,是歌頌春季“百花”的民間傳統節日。
在兩周年慶典“花朝春曉”開始后,有玩家表示,如果說《桃源》的一周年活動帶給她的是“激動”,這次花朝慶典帶來的則是“感動”。游戲劇情對女孩們互相欣賞、理解和幫助的表述,引起了女性玩家們的強烈共鳴。
在登上桃源鄉的舞臺前,女孩們七嘴八舌聚在一起為陶陶梳妝,然后大家笑臉盈盈地用欣賞的眼光看著陶陶登臺跳舞。
無數個畫面成為不少女性玩家淚目、截屏的幸福瞬間:一群像花一樣的女孩們聚在一起,太美好了;原來,每個女性在《桃源》是什么樣,花神就是什么樣。
隨著慶典活動開啟,《桃源》中豐富立體的女性群像也被玩家挖掘傳播,在女性玩家圈層引發“女性力量不應被單一定義”的情感共鳴。
《桃源》玩家UGC作品
這也讓人發覺,兩周年的《桃源》好像更懂得女性玩家了。
02
玩家與制作組雙向奔赴
共創“傳統文化桃源”
當然,花朝節只是《桃源》上線兩年以來無數感動瞬間的一個橫截面,同時它也是《桃源》創新性展現傳統文化的最新站點。上線兩年以來,《桃源》通過持續挖掘、推廣小眾傳統文化,早已成為玩家心中傳統文化的“數字收藏館”。
將中華傳統文化搬上蘿蘿山,源于《桃源》開發團隊對“國風模擬經營游戲”如何“超玩家預期”的準確理解。而這份超預期要與“治愈初心”綁定,開發團隊又選擇從視聽、可互動的玩法、社交等多維度去拆解《桃源》的核心玩法內容——圍繞建筑和主題,多角度展示傳統文化。這樣的傳統文化聯動玩法一經推出,便很受玩家歡迎。
比如在2023年的上線之初,《桃源》便推出了傳播蘇州戲曲文化“曲憶姑蘇”的活動。玩家通過點擊和升級“蘇蘿戲臺”建筑,就會有蘿卜山靈站在舞臺演唱昆曲《西廂記》和蘇州評彈《無錫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擺上建筑,玩家既可自賞,還可邀請朋友一同傾聽。
蘇蘿戲臺:圖源玩家布置
玩家的積極回應,也促進《桃源》推出了許多富有趣味性的傳統文化聯動。
2024年夏季,當其它游戲都在過七夕節時,《桃源》就另辟蹊徑地圍繞中國傳統的中元節,結合非遺儺文化打造了一場熱鬧非凡的中元廟會主題活動。同樣在桃源鄉的舞臺,每日整點都將帶來一場長達10分鐘的儺戲英歌舞的表演。通過這場儺文化聯動活動,《桃源》重新傳達了中元節原本懷念祖先、期望未來的含義。更有玩家表示是通過《桃源》才第一次認識儺戲,了解這一傳統戲劇文化。
2024年冬季,《桃源》還和《宮里的世界》展開了聯動。一夜之間,蘿蘿山鋪上一層白雪,紅墻白瓦,精美的聯動故宮文物也同步推出,玩家也恍惚間穿梭回昔日繁華的冬日紫禁城。
《宮里的世界》聯動,圖源玩家布置
可以說,玩家在不同時刻、不同季節打開游戲總能收獲意外驚喜,增長新的知識。
03
千萬有愛玩家
共筑桃源優質社區文化
當然,官方也深知要與玩家搭建溝通橋梁,才是奠定信任、共同建設更好的“精神桃源”之根本。
因此,在今年春節,《桃源》全新開辟了“蘿卜開會”欄目,專門與玩家共同討論未來優化方向,對玩家多次反饋的“主線劇情”、“趕山玩法”、“開地和竣工材料”等問題進行了誠懇回應。
蘿卜開會
這也讓玩家與開發組之間的信任感進一步沉淀,激發玩家的創作熱情,構成《桃源》有趣的內容生態氛圍。我們會驚訝地發現,《桃源》基于“治愈初心”建造的這個“世外桃源”,早已帶動玩家也成為這份治愈力量的一環。
一方面,在游戲外,玩家愿意創造豐富的二創內容向更多人分享——有玩家在關掉游戲后,用一雙巧手復刻游戲里的“桃花酥”,也有玩家用水墨畫筆還原出了游戲中的精美建筑,甚至有玩家用粘土制作出整個“桃源”。
而在游戲內,許多玩家將《桃源》當作心靈寄托之處——有的玩家在湖邊的小島為離開的爸爸、離世的小貓開辟出一片墓地,將內心思念存放于永不消失的“世外桃源"。
玩家把心事種在桃源里
有玩家在山腳舉辦了一場“賽博婚禮”,向親鄰開心分享自己的幸福。
還有玩家打開游戲,看著蘿卜山靈打盹也覺得美好……這些難以忘記的瞬間,讓不少玩家看到了“桃源”中溫暖情感的自由流動,也讓《桃源》從云淡風輕的休閑游戲,成長為如今的“精神桃源”。就如《桃源》在兩周年特別來信中所說:與其說是“桃源治愈了玩家”,倒不如說是“玩家通過《桃源》治愈了制作組”。
最終,這份信任感也構成游戲得以長線運營的生命力來源。當有路人玩家問“現在適不適合入坑”時,網上看到的評論都是蓋樓式的歡迎;當二周年生日送祝福的時候,玩家的祝愿是“要玩桃源一輩子”。
結語
時間匆匆過去。從最初的“蘿蘿山”小小天地出發,經過兩年摸索,為了增加游戲體驗,《桃源》不停豐富玩法和細節,不僅擁有了平凡生活的三餐四季,還擁有了貓、鳥與魚。甚至就在昨日,官方還首次公開了關于蘿卜山靈語言的“蘿語詞典”,讓玩家感慨“壞了,這個我真想學”,“你們甚至創造了一種語言,有這個毅力做什么都會成功的”。
同時,《桃源》也選擇繼續保持和傳統文化聯動的初心。從二周年的最新聯動內容看,既有玩家期待度很高的“非遺文化”爆料,也有新開辟的“少數民族”文化線,讓玩家能夠持續在游戲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它用“內容”而非“數值”來持續提供游戲的新鮮體驗,成為豐富的“傳統文化數字珍藏館”。這既讓《桃源》突破模擬經營品類難長線運營的瓶頸,也讓玩家從《桃源》三餐四季周而復始的平凡生活之外看見新的驚喜與不平凡。
二周年未來聯動爆料圖
《桃源》這種持續耕耘造就了與千萬玩家的默契,找到可以長久走下去的路。在這里,茶館也很好奇《桃源》在未來還將給玩家帶來哪些驚喜?在國風模擬經營品類,《桃源》能否持續突破品類界限,成為未來的長青游戲,為行業探索出更多可參考的方向?也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