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電視劇《六姊妹》中的何家麗是這樣成長的:
在父母生不出兒子的何家,身為老大又自小懂事的她剪去長發,承擔起長女的責任。
一心為姐妹們謀劃,卻一直被誤解,她把委屈都咽進肚子里,不爭搶也不計較。
當得知一直對她有敵意,還把她算計得不得不搬出老宅的家喜患白血病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捐骨髓救人。
她對侄女說:“別學我當‘大家長’,要學我怎么當‘自己’。”
盡管她為家庭付出了很多,但在內心深處,她從未放棄自己。
剛經歷下崗的她,蹲在味精廠門口啃冷饅頭。
耳朵里鉆進的是女工友失望的哭喊:“沒男人養,這日子怎么過?”
可何家麗沒有,她轉身去尋找新的機會,去擺攤,去創業。
何家麗從來都不靠別人,而是用行動詮釋了女人的韌性。
作為一個女人,外貌并不是絕對的,真正能打動人的,從來都是由內而外的精神狀態。
女人最好的精神長相,不是美貌,不是賢惠,而是自給自足。
1
金錢物質上的自給自足
曾在某平臺看到@中山阿琳的生活視頻,阿琳是一位90后單親寶媽,離婚后帶著女兒在廣東生活。
她創業投資進軍早教行業,卻虧損50余萬元,負債一身。
為了不讓女兒跟著她受苦,也為了盡早還完債務,阿琳開始跑滴滴。
女滴滴司機不好做,經常會遇到帶有偏見的客人,受到莫名的輕視,但阿琳都堅持了下來。
當別人覺得開滴滴太辛苦時,她卻覺得靠自己賺錢,辛苦很值得。
靠著跑滴滴,她在廣東買了車和房,在離婚三年后她和女兒再次有了新的“家”。
還清債務后,新生活已然向她招手。
很多時候,金錢上的自給自足,能給與女人好好生活下去的勇氣。
哪怕婚姻不幸,哪怕踽踽獨行,哪怕拖兒帶女,只要能賺錢,就有向前走的力氣。
年輕的董明珠,在丈夫突然病逝后一度陷入困境。
那時她既要獨自撫養兒子,又要償還丈夫欠下的債務。孤兒寡母,行路艱難。
但董明珠很清醒,想要和兒子好好生活下去,她必須解決金錢問題。
于是她應聘進入格力電器當基層銷售員,解決了重重困難,憑借著獨創的“先款后貨”銷售模式,成為優秀的銷售員。
2012年,董明珠憑借著出色的能力執掌格力集團。
2023年,在她的帶領下,格力電器營收已經超過了2000億元。
董明珠的成功不僅僅在于格力的成功,更在于她重新定義了女性獨立和話語權。
《2024中國女性財富報告》曾指出:經濟獨立女性的抑郁率低于38%,婚姻滿意度高于52%。
當金錢上達到自給自足,女性會更有機會去發揮自己的才能,做想做的事。
經濟自由,讓女性擁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銀行卡余額每多出一位數,人生就多出一種可能。
2
心理韌性上的自給自足
1969年,屠呦呦正在做抗瘧藥物研究。
當時行業內正流傳著“中醫不科學”的傳言,很多人對此堅信不疑。
面對這種質疑,她沒有急著辯解,也沒有人云亦云,而是堅持做自己的跨學科研究。
中醫古籍《肘后備急方》中,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的記載。
她清醒也堅信:真理藏在歷代研究的典籍里,而非大家的偏見中。
在仔細研讀典籍后,她又在科研中創新思考,最終使用乙醚低溫萃取法提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面對質疑,她堅持自己的觀點和選擇,最終拯救數百萬人生命。
女人要想過得好,一定要有足夠的心理韌性。
當外界充滿不確定的聲音時,能堅信自己的選擇;
當外界都是反對與阻礙時,能扛住壓力;
當外界缺少反饋時,能給自己肯定。
很多女人的一生,都活在別人的評價里。
小時候做個懂事的乖乖女,長大了找個“好工作”,結婚后相夫教子,做個賢妻良母。
仿佛無論何時,都在做“對的事”,從不敢提出與眾不同的想法和建議。
而心理韌性足夠的女人,內心會無比強大。
她們有自己的生活智慧,從不為一時一刻的低谷而絕望放棄。
《哈佛商業評論》中曾給出數據,能清晰地識別PUA和道德綁架的女性,在職場的晉升速度會快27%。
真正的清醒,是知道金錢買不斷命運,旁觀者的評價催不熟人生。
3
自我認同上的自給自足
上海復旦大學女教師陳果,是學生們公認的女神。
她的一些觀點,對學生的價值觀影響很大。
人們通常覺得,女博士都是書呆子,性格教條、死板、無趣。
陳果卻不是這樣。
她除了學習,還會做很多讓她感到快樂的事。
學生時代,陳果是學習標兵,連續五年拿獎學金。
聯歡會上,她可以跳魅力四射的熱舞。
身材高挑、樣貌出眾的她,還給大刊《ELLE》做過模特。
知乎上有一位答主@Purple Rain,分享了自己上課的感受。
她說一些人認為陳果講課是在灌雞湯,但她的有些話說出來,真的會影響人很久很久。
而且陳果和學生們的關系都很好很好,不只在課堂上,也在生活中。
撒貝寧在《開講啦》中,曾經問陳果:“哲學女博士會擔心自己嫁不出去嗎?”
陳果毫不避諱自己至今未婚,卻毫不著急的狀態:
“有成見的人通常不會要我們這種人,但是我覺得心胸豁達的人,他可以接受所有人。”
她還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職業,應該限制你的情感生活。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都喜歡聽她的課,喜歡她的觀點。
因為她身上總有一種強烈的自我認同,不自怨自艾,更不會降格以求。
當年葉嘉瑩先生在加拿大UBC大學用英文講授中國古典詩詞時,有人提出讓她簡化文化內涵,要迎合西方審美。
這一提議被她果斷拒絕。
在往后的時間里,她一直在為傳播古典文學努力,為文化傳承努力。
2018年,她將3500余萬元積蓄捐設南開大學“迦陵基金”,很多人說她傻,但她說“我的蓮花總會凋落,我要把蓮子留下來”。
她在遺囑中要求,這筆基金不建大樓,只資助最冷門的詞曲學研究。
對她來說,詩詞研究有真正的價值,文化傳承應該在當代血脈中流動。
《新周刊》曾發布了對日韓和中國女性的調研:中國00后女性有“自我實現”的需求,已經超越婚戀需求,占比達68%。
女性需要自我認同,需要情感自主,需要精神自由。
生命短暫,時光有限,內心的篤定,和認同感上的自給自足,更能讓人生熠熠生輝。
4
女人最忌諱的,是困在角色里,只能做別人的依附,陷在狹小的空間里。
正像作家張燕霞在《女人有底氣才從容》書中說的:
“自由、從容、淡定、優雅都源自獨立,獨立讓你不依附別人,不恐懼未來,獨立就是你永遠受用不完的底氣。”
女人最好的精神狀態,是獨立自主,是自給自足。
獨立而不孤傲,柔軟而不脆弱,清醒而不冷漠。
既不依附于他人,也不困囿于自我。
活成自己的靠山,才接得住命運美好的贈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