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錦江區獅子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聯合華西社區報,在佳宏路社區舉辦了“獅·歌史”系列之“墨香詩韻 箏語清心”傳統文化體驗活動。50余名街道職工與社區居民齊聚一堂,通過詩歌朗誦、書法創作、古箏演奏等沉浸式體驗,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活動以詩為媒、以樂為橋,不僅為居民打造了文化浸潤的“精神家園”,更成為基層治理創新的一次生動實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文化動能。
上午10時,活動在悠揚的古箏曲中拉開帷幕。開場致辭后,詩歌朗誦環節迅速點燃現場熱情。參與者通過抽簽方式登臺,或慷慨激昂,或婉轉低吟,演繹了《夜箏》《聽箏》等經典詩作。“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闇低容……”居民隆女士朗誦白居易的《夜箏》時,聲情并茂,贏得陣陣掌聲。活動還設置了“詩歌故事分享”環節,社區居民郭老師分享了自己與詩歌結緣的經歷:“詩歌是情感的載體,每次朗誦都讓我在忙碌中找到內心的寧靜。”
隨后,“書法小課堂”將活動推向另一高潮。書法講師以“夜箏”為例,從握筆姿勢到運筆技巧逐一示范。宣紙鋪陳,墨香四溢,參與者們專注揮毫,寫下詩句。“自在”“福海”……社區書法愛好者袁先生揮筆寫下退休生活的美好愿景。社區居民郭先生也感慨:“一撇一捺間,不僅練字,更練心。這種傳統文化體驗讓人倍感充實。”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隨著李端《聽箏》的詩句被吟誦,古箏體驗環節正式開啟。古箏老師以一曲《高山流水》開場,清越的琴聲如溪流潺潺,瞬間將現場帶入空靈之境。隨后,居民們輪流上臺體驗彈奏,在老師的指導下輕撫琴弦。年過六旬的張阿姨首次接觸古箏,興奮地說:“指尖觸碰琴弦的瞬間,仿佛與千年前的文人雅士產生了共鳴。”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詩詞箏語”互動展區,十首描繪古箏意境的古詩供參與者品讀。“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居民任女士駐足良久,感慨道:“這些詩句讓音樂有了畫面,文化傳承就在這樣的細節中生根發芽。”
“文化是基層治理的‘軟紐帶’。我們通過詩書樂融合的活動,不僅豐富了居民精神生活,更增強了社區凝聚力,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提供了新思路。”佳宏路社區黨委書記羅江平表示,“此類活動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治理的巧妙結合。它讓居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激發了社區活力,也為高質量發展積蓄了文化底氣。”
春日的陽光灑滿活動現場,墨香未散,箏音猶存。獅子山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獅·歌史”系列活動是獅子山街道“黨建引領獅享文化+”的具象呈現,街道通過“文藝+治理”模式,將文化服務嵌入社區網格,既豐富群眾精神生活,也為共建共治共享注入新動能。
正如古詩所云:“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嬋娟。”這場充滿詩意的文化盛宴,不僅是一場視聽享受,更是一次心靈共鳴,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奏響了清心雅韻的新篇章。
文字丨馮浕
編輯丨李丁麗莉
責編 | 李玥林
審核丨張學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