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毛主席沒能親眼看到這感人的一幕。晚年的毛主席一直把香港回歸當成一件未完成的事業(yè),他曾說過:“香港回歸我是等不到了,就讓鄧小平去解決吧。”其實毛主席并不是沒有收復香港的可能,1949年解放軍橫掃整個中國,兵鋒所指,香港回歸指日可待。然而當解放軍打到深圳河邊的時候,毛主席讓百萬大軍停下了腳步,這一停就停了48年。在解放軍停止腳步的背后,毛主席是怎樣決策的呢?
大軍集結,突然剎住腳步
1840年,清政府在鴉片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作為戰(zhàn)敗方,清政府被迫向英國割讓利益。英國早已對香港有覬覦之心,在談判中要求清政府割讓香港。道光皇帝雖然昏庸,但也深知一旦割讓領土將被永遠釘在恥辱柱上,便拒絕了英國的要求。英國人賊心不死,沿長江北上進攻鎮(zhèn)江,逼迫清政府簽訂中國近代史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條約中規(guī)定,清政府須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治理,從此香港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1949年10月14日,解放軍解放香港,四野15兵團集結在大陸和香港的交界。新中國不承認任何不平等條約,香港自然也不例外。15兵團的將士們摩拳擦掌,只等上級一聲令下,踏上香港的土地,全殲香港一萬人的英軍部隊。解放軍集結的消息傳到香港,香港總督葛量洪惶惶不可終日,深知他的末日就要到了。
出乎意料的是,15兵團行進到深圳羅湖時再未向前一步,不僅如此,周恩來總理還指示要保證香港的淡水供應。這樣的結果大大出乎英國人的意外,天不怕地不怕的解放軍,難道是被遠在萬里之外的英國女王的“天威”嚇唬住了?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解放軍是王者之師,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鋼鐵部隊,打贏了東洋,打贏了國民黨,不久之后又打贏了朝鮮戰(zhàn)場上的十七國部隊,斷然沒有怕的道理。解放軍之所以止步不前,正是因為毛主席的高瞻遠矚、英明決策!
毛主席為香港問題定調,提三點要求
15兵團摩拳擦掌的時候,駐扎在香港的英軍也沒有閑著,他們在邊界緊急修筑了不少防御工事,一旦動武,企圖抵擋解放軍的進攻,同時向駐扎在其他地區(qū)的英軍求援。遠在英倫的丘吉爾宣稱,如果中國要收復香港,首先要踏過他的尸體!
英國人是害怕打仗的,作為昔日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在遠東的利益早已被美國侵占得所剩無幾,丟掉香港意味著他們在遠東喪失了最后一塊“根據(jù)地”。然而他們知道解放軍是不可阻擋的,三個月前在長江江面上被打得千瘡百孔的紫石英號還停在維多利亞港內。
英國人患得患失,毛主席卻氣定神閑早有打算。毛主席雖然未曾踏上過香港的土地,但長期關注香港,重視香港,為香港回歸做著戰(zhàn)略和政治外交方面的準備。
1946年,毛主席在延安的窯洞會見西方記者時專門談到香港問題。面對西方記者的提問,毛主席回答說:“現(xiàn)在我們不會立即提歸還香港的要求,中國那么大,有很多地方還沒管好,香港的未來會按協(xié)商辦法解決。”
1949年初,全國形勢大定,毛主席在與斯大林代表米高揚談話時提到香港、澳門,認為這兩地短時間應當保持現(xiàn)狀,對發(fā)展海外關系、進出口貿易更有利些,以后看形勢的發(fā)展再做決定。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解放軍停止了南進的腳步,同時向香港提出三個要求:首先,香港不能用作反對新中國的軍事基地;其次,不能在香港進行破壞新中國威信的活動;最后,中國在港人員必須得到保護。
龜縮在香港與深圳交界處的英軍得知解放軍的態(tài)度后暗松一口氣,他們終于躲過了一場必輸?shù)膽?zhàn)爭。為了表達誠意,英國政府很快承認新中國在國際上的合法性。
顯然毛主席的戰(zhàn)略眼光是敏銳且極具遠見的。暫時不收復香港,香港就能成為新中國對外關系的瞭望塔、氣象臺,是與西方世界進行對話的重要通道。同時毛主席已經(jīng)察覺到與蘇聯(lián)的裂痕,而中蘇交惡后,中國的路上通道被封鎖,香港成為中國唯一對外窗口,促進了香港的經(jīng)濟繁榮,也使中國擺脫了蘇聯(lián)的圍追堵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