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金福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啟動“綠色煥家行動”,其自主研發的墻板、碳晶板等產品全面接入福州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通過“即裝即住”的環保工藝,讓居民在廚房翻新、陽臺改造中告別甲醛困擾,目前已在臺江區8個社區試點,居民直呼:“裝修像換衣服一樣簡單。”
生活革新:一塊墻板的溫度
在鼓樓區柳河社區,72歲的陳阿姨家僅用3天完成廚房改造。她輕敲新裝的碳晶板墻面:“以前瓷磚縫里總藏蟑螂卵,現在整塊墻板嚴絲合縫,抹布一擦就干凈。”社區物業統計,改造后蟑螂消殺需求下降60%,樓道里刺鼻的殺蟲劑味被茉莉花香取代。
閩侯縣某小學利用暑假改造教室,采用PVC發泡板制作可涂鴉墻面。五年級學生小林展示用白板筆繪制的星空圖:“老師讓我們把公式畫在墻上,下課還能玩磁力拼圖,比冷冰冰的水泥墻有趣多了。”
環保實踐:從工廠到社區的循環
發起“廢料新生計劃”,將奶茶杯、快遞箱回收再造為石塑板。晉安王莊街道的垃圾分類站里,居民用10公斤塑料廢品兌換1平方米板材,裝修師傅老李說:“用這種材料給孤寡老人修補破墻,既環保又有面子。”
開發“模塊化快裝系統”,破解租房族改造難題。倉山區某長租公寓租客小張演示:“像拼樂高一樣把墻板卡進軌道,退租時能拆走裝飾面板,房東再也不用擔心墻面被破壞。”
文化共生: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與三坊七巷文保團隊合作,用仿古墻板修復百年老宅。在南后街某明清院落,工匠將傳統雕花技藝融入現代板材,非遺傳承人黃師傅感慨:“過去要半年才能修復的墻面,現在預制構件三天就能還原,年輕人也愿意來學手藝了。”
推出“閩味主題墻板”,將土樓紋樣、榕樹脈絡壓印在石塑板表面。永泰某民宿老板展示客房墻面:“上海客人摸著凹凸的紋理說,這是能觸摸到的福建故事。”
用戶見證
“這些板材會‘長’進生活里。”連江漁村的海景餐廳經營者鄭先生,用防水墻板打造露天餐吧:“海風帶著咸味吹了三年,墻板沒起泡沒褪色,反而被客人夸有‘做舊藝術感’。”
福建金福稻新材料以“讓每一塊板材都有溫度”為理念,將綠色制造融入人居改善的毛細血管。當墻面不再只是建筑隔斷,而是成為承載健康生活、文化記憶與社區共治的載體,這家扎根福建的本土企業,正用最樸實的創新重新定義“家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