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機行業(y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核心技術的自主掌控已成為頭部廠商的戰(zhàn)略高地,依靠堆料已經很難刺激到用戶。
要知道蘋果此前發(fā)布的iPhone16e因搭載首款自研5G基帶芯片C1引發(fā)熱議,而近期數碼博主透露的更多信息顯示,這僅僅是蘋果芯片自研計劃的序章。
從iPhone17 Air的基帶迭代,到iPhone18系列的"全自研無線芯片方案",再到未來可能徹底告別高通與博通的"兩通"供應鏈依賴。
可以說如今的蘋果正以驚人的速度推進芯片技術垂直整合,這場看似低調的"芯片革命",不僅將重塑iPhone的硬件架構,更可能顛覆全球半導體產業(yè)鏈的既有格局。
需了解,蘋果此前出人意料地推出iPhone16e機型,首次搭載了自研5G基帶芯片C1,基于臺積電4nm制程的芯片,標志著蘋果在基帶領域長達七年的攻堅終獲突破。
與高通同期旗艦基帶X75相比,C1芯片在峰值速率(7.5Gbps對10Gbps)和毫米波支持上稍顯遜色。
而且在復雜網絡環(huán)境下的信號穩(wěn)定性仍落后于高通方案,特別是在高鐵、地下停車場等弱信號場景,切換延遲較明顯。
但蘋果工程師在采訪中透露:"C1只是起點,我們的目標是三年內實現性能全面反超",這也意味著未來的發(fā)展之路已經展開了。
更為關鍵的是,如果說iPhone16e是蘋果自研基帶的試水之作,那么傳聞中將于2025年問世的iPhone17 Air,則延續(xù)了蘋果自研的野心。
其將會延續(xù)采用蘋果自研C系列基帶芯片,而且部分版本還可能搭載蘋果自研的Wi-Fi 7和藍牙6.0芯片組,這意味著設備內部三大核心無線通信模塊將全部采用蘋果方案。
這種高度集成的設計帶來了顯著的結構優(yōu)勢:通過定制化芯片布局,主板面積縮減30%,為更大的電池和新型散熱系統(tǒng)騰出空間。
此外,供應鏈消息稱蘋果正在測試基于氮化鎵(GaN)的射頻前端模組,可將5G信號發(fā)射效率提升20%。
重點無論是iPhone17系列還是iPhone16e,都屬于前期打磨的階段,并不會一口氣全部進行采用和發(fā)力。
在在這種情況下,筆者勸大家去期待iPhone18系列,原因是有消息稱蘋果計劃在2026年的iPhone18系列實現無線通信芯片的全面自研。
這意味高通基帶和博通Wi-Fi/藍牙組合芯片將徹底退出iPhone供應鏈,屆時去"通"化才算是真正的開始。
那么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上,自然也會帶來諸多的驚喜,況且從技術路徑看,蘋果的"全自研方案"具有三大特征。
比如通過統(tǒng)一內存總線,讓基帶、Wi-Fi、藍牙芯片共享神經網絡引擎,實現跨協(xié)議智能調度,例如在弱5G信號區(qū)域自動切換至Wi-Fi 7 Mesh網絡。
而且利用A系列芯片的AI算力,開發(fā)自適應信號補償算法;通過物理隔離的Secure Enclave模塊,單獨處理生物識別、支付等敏感數據的無線傳輸,防范側信道攻擊。
簡單來說,若完全采用自研方案,蘋果每部iPhone的無線芯片成本可大幅度降低,按年銷量2億部計算,年節(jié)省金額可謂是非常巨大。
更何況iPhone18系列除了會采用大量的自研芯片之外,其核心配置參數方面,也會帶來更多的驚喜。
比如核心配置上有望搭載臺積電2納米工藝,相比于如今的工藝制程來說會有著較大的提升,也意味著體驗會更好。
而且“靈動島”尺寸將進一步縮小,僅保留一顆前置攝像頭,這一設計突破依賴于屏下傳感器精度的提升和組件微型化技術。
再加上蘋果將在2026年推出折疊屏手機,該設備可能采用書本式折疊設計,配備7.8英寸內屏與5.5英寸外屏。
可以說在明年的手機市場中,iPhone會帶來諸多驚喜,因此對于暫時還沒有換機欲望的用戶來說,自然很值得期待。
最后想說的是,從A系列處理器的橫空出世,到M系列芯片顛覆PC行業(yè),蘋果用十五年時間證明了自研芯片的戰(zhàn)略價值。
如今,在無線通信芯片領域的全面進擊,標志著這場"硅戰(zhàn)爭"進入新階段,所以,大家會做等等黨嗎?一起來說說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