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卜松
編輯丨劉恒濤
圖源丨Midjourney
一個工作兩年的工科博士,如何從無到有參與創辦一家產業基金管理公司,并且不負使命,帶隊走過8個年頭?
中興眾投總經理閆足的經歷,可以給出答案。用閆足自己的話說,就是踐行“以企業家心態做投資”的理念。
“投資不能高高在上”,"放下身段,才能觸摸產業的體溫"。
拒絕困于報表的精密迷宮,執著追尋那些報表之外的東西——企業生長的本源。就像老農能透過種子外殼看見參天巨樹,閆足越來越能在技術鴻溝與市場亂流的背后參透本質,精準捕捉到創新火種的躍動頻率。
2017年,在中興通訊工作兩年的閆足,受命成立中興眾投,一個人在西安拉起一支隊伍。如今,作為中興通訊旗下唯一具有“募投管退”全流程業務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中興眾投已經走過了8個年頭。
8年陪跑生涯里,閆足一路參與并見證過很多驚心動魄的成長敘事,硬科技企業穿越技術落地的幽暗峽谷,創新團隊擺渡產業升級的激流險灘。當某家被投企業終于跨越"死亡之谷"拿到量產訂單后,閆足和團隊其他小伙伴比自己中了大獎都興奮。
這種近乎執拗的善意與共情,源于深植產業的基因記憶。
正是因為知道實驗室里的原型機要蛻變為生產線上的轟鳴,需要經歷多少次迭代陣痛;懂得技術天才向商業領袖進化時,要承受多少認知撕裂。
正是這份善意與共情,讓閆足在投資路上收獲了回報。
一、職場逆襲,從“打工人”到“掌舵者”
“很多投資機構的合伙人,都需要資深的投資履歷,我一入行就做了機構創始人,然后再去做投資,在這一點上,非常感謝中興通訊給予的機會。”閆足在很多場合都這樣說。
2017年冬,中興通訊與陜西省戰略握手的藍圖里,藏著一枚關鍵落子——在西安建立全資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中興眾創"。這項嫁接東西部創新資源的重任,意外地落在時年入職不到18個月的閆足肩頭。
這位華科大控制科學與工程的博士,彼時正在接受中興"藍劍計劃"的綜合性培養。
這個恰逢中興通訊三十周年時打造的高端人才計劃,把剛畢業的閆足直接拋到市場規劃總監的位置,又在兩年里輾轉產品規劃、戰略研究多個戰場——唯獨沒教過如何從零開始組建一支私募基金。
如果說玄奘西取真經需要歷劫九九八十一關,那么對閆足來說,入行的第一關就是中興眾投私募基金從零拓荒的破冰之旅。
單槍匹馬從深圳去往西安,一邊搭建團隊,一邊著手申請基金牌照。閆足幾乎跑遍每一個主管部門,西安的很多政府部門都曾留過一個年輕匆匆的背影,白天和黑夜陪伴著這位AI博士研讀從未涉獵過的、山一般的政策法規。
在方案修改了一遍又一遍,會議舉行了一次又一次,申請材料提交了一版又一版后,電腦屏幕上終于彈出了牌照申請通過的對話框。
所有獨自與整層樓燈火對峙的長夜,在那一刻化作長安城星光下的新坐標。
如今回望過去,閆足直言“很有趣,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正是這段"拓荒者"的淬煉,鑄就了閆足既能在戰略高空俯瞰產業,又能躬身入局破解實操困局的雙重能力,也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二、投資理念背后的秘訣
在中興眾投的決策坐標系里,"以企業家心態做投資"絕非空洞口號,而是穿透資本泡沫的鋒利三棱鏡。破除標簽化認知的思維破壁力、深扎產業土壤的實踐感知力、以及預見趨勢浪潮的戰略縱深力。
當行業慣性驅使投資人追逐財務報表的精致曲線時,閆足帶領的團隊始終將評估準星鎖定在更本質的坐標——企業生命力本源。漂亮的財務增長曲線,優秀的創始團隊履歷,重量級的投資人團隊加持,反而不是團隊看重項目的根本原因。
"數據始終是滯后的,它是歷史,不是現實。"
能夠帶領企業沖出牢籠實現飛躍的創始團隊,才是企業真實的基因圖譜。在閆足的評估模型里,創始團隊獨特的產業解構能力遠重于名校畢業的學歷光環,敏銳的商業洞察力優先于星光熠熠的融資履歷。
“去做創始人訪談,要去聊他對行業的理解,對產業格局的認識,面對困難的處理方法。”
閆足欣賞那些既能拆解量子計算底層邏輯又能讀懂菜市場攤位費背后生存哲學的跨界思維;敬佩那些既能在技術峰會上與院士激辯技術路線,又甘愿在寒風瑟瑟中記錄產品隨溫度變化趨勢的實踐者姿態。
這種能力無法被任何標準化指標量化,卻恰恰構成了企業突破增長牢籠的原始動能。
閆足相信,真正改變行業格局的力量,永遠來自那些敢于撕開認知邊界的破壁者。她出身精英卻從不以精英主義視角理解世界,對生活與世界永遠抱有熱忱與期待。
或許這就詮釋了閆足與團隊深信的:"我們要找的不是完美的被投企業,而是那些正在重新定義完美的創造者。"
正如創投圈共識:所有估值模型,最終都指向"人"的坐標。
中興眾投脫胎于產業集團,中興通訊在ICT行業多年的深厚積累,疊加數字經濟時代多元產業鏈條,使它有著能為被投企業提供資金之外的資源和能力。
“賦能”這個已經大量出現的詞匯,在中興眾投的坐標系里有著真實且精確的物理定義。這家脫胎于ICT巨擘的機構,直接將被投企業拽進產業深水區。“比如看先進封裝企業,我們會組織集團的技術專家一起研究,涉及到的材料的,會先討論現在市面上材料是不是正確的方向,這很重要,而且不能只看近期,要拉通產業周期去考慮。”閆足說這只是中興眾投進行選擇項目時很常規的一環。
不能只看技術參數焰火,要看清它落在產業土壤里的火星。不要相信穿越周期的幻覺,那些號稱能穿越周期的企業,往往連四季都沒熬全。
在中興通訊的10年,閆足和團隊目睹國產替代的火星從實驗室濺落到生產線,看著技術高欄在產業鐵流沖擊下崩開缺口,同時也更加確信個人與時代命運相連。
如今中興眾投的投資組合里,已經生長出多個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也終在產業資本俯身為沃土時,觸摸到了春芽萌發的溫度。
三、瞄準下一個風口,鑄造“超越之劍”
中興眾投始終秉持"聚焦主業、深耕產業"的戰略定力,專注于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與中興通訊高度協同的賽道。
中興眾投以清晰的產業認知構建獨特投資方法論——不追逐風口,而是用十年磨一劍的耐心,在"看得懂、夠得著"的領域持續播種。
成立至今,這支兼具科技基因與金融智慧的隊伍已累計投資數十家硬科技企業,覆蓋通信、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汽車交通、新能源等賽道。
作為產業資本標桿,中興眾投管理的基金始終保持著精準的命中率。其投資組合中既有攻克5G基站核心材料的"隱形冠軍",也有突破AI推理芯片能效極限的行業黑馬。
這種精準把控不僅體現在項目遴選上,更凝結在“融中2024年度中國創業投資機構TOP 100”、“中國IC風云榜2025年度最佳產業投資機構TOP10”、“投資家網2023-2024年度最佳CVC TOP30”、“創業邦2024企業創投100強”等多項行業榮譽中。
當同行在募資寒冬中收縮戰線時,中興眾投卻逆勢而上完成三期基金籌備,將重兵部署在算力革命與6G戰場,這正是源于其對產業變革的深刻洞察。在數字經濟浪潮中,每瓦特算力效率的提升、每微秒通信時延的壓縮,都可能重塑全球科技格局。
"我們不僅是產業投資者,更是科技長征的同行者。"閆足這樣詮釋產投融合之道。被投企業不僅能獲得資金支持,更能接入中興通訊40余年積累的全球供應鏈體系、5G技術生態及超8萬件專利池資源。
站在新起點,閆足將三期基金比喻為"超越之劍","過去我們打破壟斷,今后要定義標準"。
未來這支規模數億元的基金,將重點扶持算力芯片、空天地一體化通信等前沿領域。閆足堅信當產業資本與硬科技深度交融,中國企業終將由跟隨者蛻變為領航者。
我們也可以期待這位AI博士又會創造怎樣的新未來。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