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漢、唐、元、明、清相比,宋朝能否視為大一統的王朝,是大有疑問的。讓我們先從這一時期的大勢說起,然后再下判斷。
比起北宋來,契丹族創建的遼朝在立國先后上應該排位老大。唐天祐四年(907 年),耶律阿保機通過部落選舉成為契丹族的部落聯盟長,而朱溫推翻唐朝、建立后梁也恰在這年。十年以后,916 年,耶律阿保機廢除部落聯盟制,正式稱帝,國號契丹。五代后晉天福元年(937 年),遼朝第二代皇帝遼太宗從后晉高祖石敬瑭那里奪取了燕云十六州。其后,遼朝騎兵就對中原王朝構成了揮之不去的軍事威脅。自宋太祖在建隆元年(960 年) 代周以后,宋遼關系就長期籠罩在這一陰影下,直到澶淵之盟以后,才進入較穩定正常的相處階段。遼朝的疆域東臨今天的日本海,東北到外興安嶺和鄂霍次克海,北至今色楞格河和石勒喀河一線,西接額爾齊斯河上游,南在今天津海河、河北霸縣、山西雁門關一線與北宋接壤,迤西過河套與西夏交界,領土面積比北宋還大。
自黨項族領袖李繼遷在太平興國七年(982 年) 叛宋以后,宋夏之間劍拔弩張的關系并不比宋遼之間有所遜色。北宋寶元元年(1038 年),元昊正式稱帝,國號大夏。西夏的疆域最大時東臨黃河,西盡玉門關,北達大漠,南迄蕭關( 今甘肅環縣北)。西夏建國以后,在11 世紀40 年代,先是屢敗宋軍,繼而重創遼師,終于造成了與宋、遼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今天中國境內,以北宋時期的政治版圖而言,還有與宋以大渡河為界的大理國,今西藏、青海和川西一帶的吐蕃諸部,今新疆和中亞的回鶻諸汗國。在這些地方政權中,只有大理國與宋關系尚稱密切,其他政權與宋往來無多,就此帶過,不擬細說。
12 世紀初葉,女真族在契丹族的后院崛起。1115 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建國,國號大金。金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消滅了遼朝,遼將耶律大石率殘部西行,在今新疆和中亞一帶,建立西遼,其領土最盛時北至巴爾喀什湖,西抵咸海,南控昆侖山脈,東在今甘肅西境與西夏為鄰。而北宋則在靖康二年(1127 年) 四月被金朝滅亡,同年五月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即位為帝,這就是南宋第一代皇帝宋高宗,但南宋疆域的北境已經退縮至淮水、秦嶺一線與金朝對峙。在金滅遼、宋的威懾下,西夏以藩屬禮事金朝,換取了繼續立國的生存空間,國勢已大不如前。這樣,金朝取代了遼朝的地位,在東北與西北繼承遼朝的舊境,南方與南宋接界,西部在陜西與西夏毗鄰,與南宋、西夏構成新一輪的鼎足之勢。大理國以及與南宋以岷山為界的吐蕃諸部,依然維持其民族政權,和南宋長期共存。
1206 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建立了大蒙古國。蒙古鐵騎的西征南攻,很快改繪了這一政治地圖的板塊色彩。1218 年,蒙古攻滅西遼。1227 年,西夏也在蒙古騎兵的凌厲攻勢下不復存在。1234 年,金朝作為蒙古和南宋的共同對手,終于在蒙、宋聯軍的夾擊下徹底滅亡。1247 年,吐蕃地區正式宣布接受蒙古國的管轄。1253 年,大理國被蒙古軍征服。到至元八年(1271 年) 蒙古國改國號為元,在當時的政治地圖上只剩下元和宋兩種底色。南宋德祐二年(1276 年),元朝大軍兵臨臨安城下,宋恭帝奉表出降,被俘北上,南宋中央政權實際上已告結束。南宋流亡政權苦苦撐持到祥興二年(1279 年),隨著崖山之戰的失敗而最終覆滅。
有歷史學家認為:直到近代以前,中國歷史的主題是多數民族與少數民族的沖突。筆者對其他朝代不敢妄論,遼宋夏金元時期倒確實如此,當然所謂的沖突斷不能只限于從軍事上去把握,其內涵豐富廣泛得多。
從政治地緣學角度,反觀以上大勢,宋朝先與遼、夏后與金、夏成鼎分之勢,遼、金的實控版圖也比宋為大,在與它們的軍事角逐中,宋朝也從來沒有占過上風。在疆域的大一統方面,宋朝確實前不能比漢、唐,后不能比明、清。從大中國的視角看,把兩宋時期看作所謂“后三國”或者“后南北朝”的分裂時期,也是有其理由的。然而,傳統觀點卻無不認為:北宋的建立標志著晚唐五代以來分裂割據局面的結束,標志著統一的封建國家的重建。
但以辯證的觀點看來,分裂與統一都各有一種相對性。宋代確實結束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在所謂中原王朝( 盡管南宋偏安江南,仍可借用這一概念的特定涵義來指稱它) 的意義上,消除了分裂,實現了統一。但倘若把視野放寬到大中國的范圍內,相對于宋朝說來,遼、金、西夏都已經不是周邊附屬性的民族政權,而是在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都能與之長期抗衡的對等的少數民族王朝。就此而言,就不得不承認,這一時期分裂依舊是主流,大一統并未實現,宋朝確乎還稱不上大一統的王朝。
然而,無可置疑,宋朝作為統一的中原王朝,它在這一時期的歷史大勢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和領頭作用。這種地位和作用并不是體現在統一大業的領導權上( 很顯然,大一統最終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來完成的),而是表現在政治制度、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的巨大深遠的影響上。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和最先進的國家,在中華文明圈里,無論是與宋朝對峙的遼、金、西夏,還是與宋朝睦鄰相處的大理國,都對宋朝所代表的先進的政治制度、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自覺不自覺地表示出認同、追隨、仿效與移植。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以后,封建王朝再沒有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而宋代朝政也稱得上是中國歷代王朝中最開明的。因而從更長的歷史時段來看,宋朝在制度和思想上饋贈給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遺產,其影響更是難以低估的。只有以這種辯證的觀點,才可能更準確地把握宋朝的歷史地位。
本文摘自虞云國《大宋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