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罪不予逮捕法律策略:以案說法,家屬如何把握黃金救援期
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俞強律師提示:電信詐騙案件批捕率雖高,但通過專業辯護仍有機會爭取不批捕。本文結合最新案例與實務經驗,為家屬提供可操作的辯護策略。
一、典型案例:不批捕的“黃金突破口”
案例1:底層員工“不知情”成功取保
2024年某銀行退休人員J某因輕信他人提供銀行卡被控詐騙罪。律師抓住其“主觀不明知”核心,結合微信聊天記錄證明其系被騙受害者,最終檢察院以“社會危險性低”不批捕。
法律分析:根據最高檢規定,若嫌疑人僅為“飲食、住宿輔助人員”或未直接參與詐騙核心環節,可認定社會危險性較小。案例2:認罪認罰+退贓退賠的“破局之道”
張某在柬埔寨參與電詐集團,回國后主動交代犯罪集團架構并退賠,檢察機關認定其“協助破案作用顯著”,最終適用緩刑。
實務要點:退贓退賠是降低社會危險性的關鍵,配合認罪認罰可爭取從寬處理。
二、不批捕的5大核心辯護策略
策略1:精準定性,切割“主從犯”責任
法律依據:對僅提供銀行卡、電話卡或從事輔助行為的人員,可主張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幫信罪)而非詐騙罪共犯。
案例支撐:付律師代理的小明案中,當事人僅負責聊天引流,未涉及詐騙核心,最終以“犯罪預備”獲不批捕。
策略2:證據不足的“釜底抽薪”
辯護要點:若上游犯罪未查實或資金流向不明,可主張“證據鏈不完整”。如宋瑞學律師代理的張某某案,通過證明其“無非法占有目的”推翻詐騙罪指控。
策略3:社會危險性評估的“四維論證”
方向:結合初犯、偶犯、退贓、家庭需照料等情節,證明無再犯可能。
文書模板:參考《刑事訴訟法》第81條,重點論證無毀滅證據、串供或逃跑風險。
策略4:認罪認罰的“政策紅利”
操作指南:在審查批捕階段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配合退賠取得被害人諒解,可顯著提高不批捕概率。
策略5:數字化監管的“替代羈押”
實務創新:利用非羈押數字監控系統(如杭州模式),通過電子手環、定期報告等方式替代羈押。
三、家屬必知的3大行動指南
黃金37天:委托律師的最佳時機
拘留后30日內提交《不予批捕法律意見書》,需包含證據分析、類案檢索及社會危險性評估。
證據收集:微信聊天記錄是關鍵
保留嫌疑人表達離職意愿、被脅迫參與或對詐騙行為不知情的聊天記錄,可成為脫罪核心證據。
退賠協商:先民事后刑事的雙軌策略
通過律師與被害人達成和解并出具諒解書,可直接影響檢察院的逮捕必要性審查。
四、風險提示與律師建議
警惕“一刀切”辦案思維:部分基層機關對電詐案件存在“構罪即捕”傾向,需通過專業法律意見書扭轉辦案慣性。
避免“盲目信訪”: 錯失辯護黃金期可能導致案件進入逮捕程序,增加后續取保難度。
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俞強律師提示:電詐案件辯護需綜合法律、證據與政策,建議家屬在拘留初期即委托專業律師介入,通過閱卷、會見制定個性化方案。
互動話題
如果您遇到類似問題,最關心哪個環節?
A. 如何收集有利證據
B. 退賠金額與量刑的關系
C. 審查批捕階段的溝通技巧
歡迎留言討論,我們將抽取3名讀者免費解答法律疑問。
本文引用案例均經脫敏處理,不作為個案指導。具體案件需結合證據與政策綜合研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