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班級、年級界限,在一個新的平臺舉行“華山論劍”。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推出的“科代表聯盟”為學生們搭建了新的學習平臺。3月23日,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以“為人生奠基,為世界增亮”為主題舉辦“科代表聯盟”峰會。現場,來自學校各班的206名科代表、學科教師、部分學生家長等參加會議。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高中語文教研員、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周京昱,高一(8)班學生家長辛亮受聘為學生成長導師,并分別以“語文閱讀的有趣和有用”“優勢引領,全面發展”為題開展講座,分享智慧。
據悉,“科代表聯盟”是一個由各班各學科科代表組成,并由學生自主管理、教師協同指導的創新型學習組織,“Better us,better me”是聯盟的口號。聯盟以“互助學習﹢學科實踐”為核心,推動學生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探索”,引導帶動更多的學生變得優秀。
學校校長張琳告訴記者,學生峰會是六十六中對“拔尖創新人才”核心素養培育的嘗試,也是建設新型“學習共同體”組織方式的變革。創辦學科代表聯盟的初衷,始于一位青年教師的浪漫追問:“為什么在同一片知識的原野上,有的角落繁花盛開,有的角落寂靜如冬……我們發現,這差異不僅僅在于土壤的豐瘠,也在于流淌其間的溪流是否相通……”在基于學情的反復論證后,學校決定推倒年級的“高墻”,讓高中的學長學姐們握著初中學弟學妹的手,在函數坐標系里尋找宇宙的呼吸、遇見學科的美好。于是,在2024年底,學校開始嘗試學習組織方式的變革,并決定成立“學科代表聯盟”。
“希望通過‘學科聯盟’這種新型組織方式,讓伙伴之間相互影響,彼此傳遞智慧與方法。”張琳介紹,“首批注冊的736位科代表們將一起匯聚熱愛的力量。”
科代表聯盟的精彩亮相是在學校3月14日舉辦的首屆數學節上。數學“嘉年華”的舉辦彰顯了數學科代表們的專業素養和獨特價值。他們憑借對數學知識的熱愛,全程參與策劃。活動6大板塊28個創意項目,覆蓋了初高中全學段。科代表們從單一的活動參與者變成了決策者,真正實現了以學促用、以用促學的良性循環機制。
近年來,六十六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創新人才培養方式,例如以變革學習方式為目的的反思式學習、開設讓每位學生都能以進步為目標的增量課程、學生講師的“百佳講壇”、學生自主命題的“等你來戰”學科知識競賽等,從拓寬知識邊界、創新思維激發、實踐能力提升等方面培養學生,以此引導學生從“感興趣”到“做研究”再到“真熱愛”,促使思維能力的不斷提升。而在這些活動中,科代表發揮了積極充分的作用。學校專門為這些同學設立了“小小教師節”,在每年9月9日,教師節的前一天對同學們進行表彰。迄今為止,三屆的“小小教師節”已經表彰了近258位同學。
轉載請注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xdjyb18@126.com,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文字:李繼君
編輯:姜思瑤
校對:蘇珊
審核:張秋穎
終審:冉陽 李繼君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