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體重管理”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為國家減肥!”等詞條也登上熱搜。2024年6月,國家衛健委等16部門聯合印發《“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啟動為期三年的“體重管理年”活動。一場關乎億萬人健康的“體重管理”行動悄然吹響號角。
超重與肥胖早已不是簡單的審美問題,而是關乎全民健康素質的公共衛生課題。而在青少年群體中,這一問題更是不容忽視。據國家衛健委近日印發的《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指出,在6~17歲的青少年兒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癥患病率分別為11.1%和7.9%;6歲以下兒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癥患病率,分別為6.8%和3.6%。
如何減少“小胖墩”?
如何助力青少年
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與健康理念?
學校可以做些什么?
家長又可以做些什么?
吃動平衡
讓健康生活理念深入內心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提出,要“強化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是兒童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北京體育大學副教授郭勇表示,青少年肥胖常引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年輕化,加重青少年心理焦慮甚至抑郁。但許多家長對肥胖危害認識不足,甚至視為“正常現象”,導致干預滯后。此外,孩子睡眠不足也會進一步助推肥胖發生。他呼吁,家長對孩子最好的愛不是盲目滿足其口腹之欲,而是幫孩子從小建立健康生活理念,養成良好飲食運動習慣。
北京各學校也通過多種舉措,加強家長和學生對健康生活理念的認知。
初中學生繪制控肥主題小報、高中學生參與錄制“校園控肥優秀小講師”主題視頻、“中國學生營養日”邀請專家進校園講解科學膳食結構……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學校通過開展“控肥月”“健康月”等系列主題活動,讓減重深入每個學生內心。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校園健康角,一只卡通小胖貓形象深受學生喜愛,吸引著學生隨時關注自己的身高和體重比。旁邊粘貼的“中小學生BMI轉盤”,也吸引很多同學們來轉動,查看自己年齡所對應的BMI值。
門頭溝區教委組織開展門頭溝區第二期中小學生體重控制師資培訓班。
如何讓教師科學引導學生管理體重?北京市東城區自2021年起開展食育教育,組建以學校教師組成的食育講師隊伍。北京市門頭溝區連續兩年開展中小學生體重控制培訓師資班,為區域學校培養專業人才。試點學校育園小學和城子小學開展的“體重控制選修課”更是一大亮點。學校課程將減重知識與趣味活動相結合。例如,繞樁接力賽跑、籃球運球投籃比賽等,激發學生運動的積極性。
AI賦能 讓減重更科學更有趣
采訪中,來自北京十二中朗悅學校的一組數據十分亮眼:2024年體測數據較2023年對比,全校學生超重下降1.8個百分點,肥胖下降2.4個百分點。
這樣的成效,是怎么做到的?原來,人工智能賦能體育起到了大作用。“學校高度重視學生身心健康,積極構建數字化賦能的體育課。”北京十二中朗悅學校校長郭建榮說。
2022年9月,“滿分智慧運動空間”正式在校落成,45套滿分運動艙智能設備入駐校園。“滿分智慧體能課”課程被納入了六至八年級教學體系,共惠及1990名學生。滿分智慧體能課采用線上健康師——滿分AI體能教師與線下教師攜手,構建起雙師教學模式。“系統智能采集學生身體和運動數據,并通過AI診練模型給出專業評測與運動處方。教師通過教師端實時監測學生數據,精準把握每位同學的運動狀態,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讓不同身體條件的孩子都有機會獲得最適合自己的個性化指導,讓體育學科精準教學與因材施教有據可依。”郭建榮說到。
AI賦能校園體育,精準做到減重“一生一策”,不僅讓校園運動煥發了新的活力,更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的智慧操場上,學生積極參與跳繩1分鐘計時AI挑戰賽。
夕陽西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的智慧操場上,仍有不少學生在跑步打卡。“再跑幾公里就刷新全校紀錄!”一個學生興奮地說到。智慧操場上的陽光跑項目是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通過先進的人臉識別系統,學生的跑步里程被精準記錄,并實時在大屏幕上展示“運動風云榜”。學校為每位學生建立運動檔案,體育老師利用智慧操場系統為超重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指導練習和監控。“通過數據分析,老師能夠精準掌握每位學生的身體狀況和運動需求,從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鍛煉計劃。”學校德育主任李春燕老師說到。
家校合力 建多方協同防控體系
“孩子參加學校訓練營才兩周時間,但她的狀態和心態都有了明顯的改善。”瑤瑤的媽媽感到非常欣慰和感動。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大興南校區在進行健康鍛煉。
瑤瑤是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大興南校區五年級的一名學生,她參加了學校開展的“20周健康打卡計劃”,每天放學后都會主動運動打卡或和家人一起打羽毛球。兩個星期以來,雖然她的體重沒有大幅下降,但體型變得更加緊實,臉色也紅潤了許多。瑤瑤媽媽表示,孩子從最初的“有點兒累”到現在的“充滿干勁”,精神狀態越來越好。近期,瑤瑤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控胖促健訓練營”,“訓練營”既向學生普及健康知識,又通過家校協同和借力科技手段,解決學生鍛煉內驅力不足、堅持不下來的問題。
“兒童青少年減重控胖要加強‘教聯體’協作。通過家校溝通,讓家長明晰學生體重情況,明晰超重和肥胖問題的防控要求,明確學生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吳晏說。學校開展“與家長一起鍛煉”攝影作品征集活動,鼓勵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運動;積極參與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的“兒童近視與肥胖‘共病—共因—共防’”項目,通過與家庭、社會各方面加強協作,共同干預學生飲食運動習慣,降低肥胖率,實現精準防控。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宋逸建議,學校或家長可以個體化的“22510SS”健康管理模式為核心指導原則,通過構建全方位的支持性環境和實施系統化的干預措施,為兒童青少年打造促進健康成長的支持性環境。其中,“2”指每日戶外運動至少2小時;“2”指每日視屏時間小于2小時;“5”指每日5份成人拳頭大小的水果蔬菜;“1”指每日1份成人手掌大小優質蛋白;“0”指每日不喝含糖飲料;“S”指每日堅持合理睡眠;“S”指定期監測身高、體重。
“青少年肥胖防控不僅關乎個體成長,更關系國家人口素質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唯有通過個人、家庭、學校、社會、政策的多維度綜合施策,建立多方協同的防控體系,方能扭轉‘小胖墩’增多的趨勢。”郭勇說到。
“減重門診”里家長的困惑:
“孩子是壯還是胖?”
近年來,北京市不少醫院開設“減重門診”,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就診。西城家長梁先生就是其中一員。
“肥胖!”看到孩子體測報告“體重”一欄上這兩個字時,梁先生頓時陷入茫然和焦慮之中。他的兒子牛牛正在上初二,喜歡運動,身體素質好。孩子胃口也好,無肉不歡。此前,梁先生覺得孩子正值青春期,身體發育快,可能只是長得壯,而不是肥胖。如今校醫檢查出孩子肥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梁先生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減重門診”掛號咨詢。
根據牛牛的身高體重,門診王美辰醫師計算出他的BMI達到30,超過14歲男孩“肥胖”界值點26。“肥胖有著科學的評價指標——體重指數(BMI),通過體重(kg)/身高平方(m2)來計算。判斷成年人超重到肥胖的BMI數值是24至28,但是兒童超重的BMI數值相比成人更低。您的孩子已經達到肥胖標準。”王美辰告知梁先生,醫院需要對孩子進行肥胖相關并發問題的篩查,檢查孩子的血糖、血脂、肝腎功能等,再檢查孩子生長激素水平,分析孩子的基礎代謝、體脂率和肌肉量,為其提供一份科學的減重食譜。
“孩子只愛吃肉不愛吃菜,怎么辦呢?”針對梁先生的困惑,王美辰建議他從孩子愛吃的菜入手,少吃高油、高糖的食物,選擇低能量密度的蔬菜等。同時,建議孩子每天開展180分鐘以上的活動,包括走路等都計算在內;再進行一個小時有強度的運動,可以是游泳和打球等全身性運動,也可以是俯臥撐等核心訓練來減腹。
“肥胖表面上看是營養過剩,其實很容易存在隱性營養不良。”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會長王旭峰表示,肥胖本身就是營養不良的一種表現形式。由于體內脂肪太多,肥胖的孩子很容易缺乏維生素D,從而影響鈣的吸收和骨骼發育、身高發育,還容易發生骨質疏松等問題。針對嘴壯娃,王旭峰建議道:“主食粗細搭配,適度吃蔬菜水果、雜糧雜豆等富含膳食纖維,通過多吃魚禽肉蛋奶豆優質蛋白來抵抗饑餓。如果孩子實在餓,可以選擇低脂奶類和能量低的水果蔬菜給孩子加餐。”
轉載請注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xdjyb18@126.com,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文字:王小艾 趙翩翩
婁雪 蘇珊 郝彬
編輯:姜思瑤
校對:蘇珊
審核:張秋穎
終審:冉陽 李繼君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