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滾兩圈就墜崖!"
14年前的寧明縣深山
見習警察陳建宇與歹徒
搏命翻滾至懸崖邊緣
14年后的欽州老街
他成了幫叛逆少女復學
給廣場舞立規矩的"碎碎念所長"
從刀尖起舞的"拼命三郎"
到調解糾紛的"社區管家"
這位榮立10次戰功的硬漢
用1000條聊天記錄拉回迷途少女
讓轄區少年犯罪率直降33.3%
這個把“驚險指數”
化為“幸福指數”的警察
用滿腔熱血證明
勛章不在肩上,而在萬家燈火中
“阿叔,最近身體還好吧?孩子不在身邊,家里有事您盡管找我們。”3月12日下午,身著一襲藏藍警服的欽州市公安局文峰派出所所長陳建宇穿梭在轄區占鰲巷,熱情地和街坊鄰居打招呼。
正如文峰派出所院子里的那棵百年龍眼樹,陳建宇肩上的警銜沉淀了他從警歲月的風風雨雨。誰能想到,眼前這位溫和的派出所所長,曾是偵查戰線令犯罪分子聞風喪膽的“拼命三郎”。
封面右二為陳建宇,更多精彩,戳視頻↑↑↑
熱血刑警
英雄夢照進現實
像很多80后一樣,年少時的陳建宇深受警匪片的影響,追車、槍戰、與歹徒搏斗……這些公安民警抓捕歹徒的熱血情節,為他編織了一個英雄俠客夢。2009年警校畢業后,陳建宇加入公安隊伍,并主動申請到與犯罪分子直接打交道的偵查部門。
褪去影視濾鏡,真實的警察人生遠比銀幕上的故事更跌宕起伏。多次作為專案組骨干成員,陳建宇參與偵破多起部級、省級目標案件,先后榮獲全國優秀人民警察、2024“最美·廣西公安榜樣”等稱號,并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8次,成為八桂警營中一面飄揚的旗幟。
榮譽背后的故事,往往比勛章本身更令人動容。當年陳建宇還是見習警察時,寧明縣某處深山的一次抓捕行動,他至今仍歷歷在目。
“如果再翻兩圈,我和歹徒就會一起墜入山崖。”陳建宇回憶道,當時他和一名歹徒糾纏在了一起,兩人在地上一直滾,直到制服對方,他才發現身旁就是十多米深的懸崖。
寧明縣深山的抓捕行動,是陳建宇參與的第一起案件。這次命懸一線的經歷,不僅沒有讓他退縮,反而喚醒了他骨子里熱血無畏的天性。
2015年,一起在辦案件的嫌疑人駕車從崇左市往廣東方向行駛,一旦讓他外逃,后續偵辦工作將會難上加難。陳建宇和同事獲知線索時,嫌疑人駕車離開崇左市已有一段時間。不容耽誤!兩人立即動身,從凌晨2時追至清晨6時,才在即將駛離廣西東部的最后一個收費站前發現了嫌疑人的車輛。
“上不上?”
如果面對的是普通車輛,或許就不會有這句話,但嫌疑人駕駛的是一輛大貨車,攔截時對方一旦直接撞過來,后果不堪設想。
“上!”眼看嫌疑人車輛一點點靠近收費站,陳建宇鏗鏘有力地吐出一個字。好在最后兩人安然無恙攔下車輛,控制住嫌疑人。
陳建宇(左二)和同事研判案件。
2016年的一起跨省區案件是陳建宇從執行者蛻變為主導者的關鍵轉折點。當年,外省警方來欽州市辦案,一起看似簡單的案件,經陳建宇研判,懷疑涉及一個龐大的犯罪網絡。和外省警方共享信息后,歷時一個多月,雙方一舉搗毀了這個案值超500萬元,涉案20多人的龐大犯罪網絡。
主動作為
用智慧破解陳年糾紛
不分酷暑嚴寒的蹲守、幾天幾夜的不眠不休……13年的一線偵查工作,將陳建宇淬煉成一把出鞘必見鋒芒的“偵查利刃”,這些刻進骨子里的刑偵本能,如今化作守護市井煙火的智慧。
“做群眾工作要用心、耐心、細心。”在文峰派出所里,陳建宇不僅時常對同事這樣說,他也用實際行動這樣做。
位于欽州市平南古渡牌坊旁的下沉式廣場,曾因群眾自發音樂活動引發長達數年的噪音擾民糾紛,多年來周邊居民的投訴電話不斷。最初,陳建宇的解決辦法也是出警調解,可出了幾次警后,他發現情況幾乎沒有改善,報警投訴電話依舊不斷。
2024年初,陳建宇與街道、環保、公園管理處等多部門聯動施策,開展入戶走訪調查活動,召開多方座談會,最終促成《平南古渡文化廣場使用管理細則》出臺,使得這場“音樂愛好”與“寧靜生活”的拉鋸戰終以“和諧雙贏”落幕,成為基層治理創新的生動實踐。
陳建宇和街坊鄰居攀談。
夜幕下的平南古渡,歌聲與蟬鳴交織,居民樓里透出的暖光,映照著新時代“警民共治”的溫暖答卷。2024年,文峰派出所累計化解各類疑難矛盾糾紛50余起。
心系群眾
以溫情守護每個家庭
在欽州市某老舊社區,陳建宇的手機里保存著一條特殊的信息:“所長,今天我回家了!”發送這條信息的,是曾因叛逆輟學的少女小琳。而這條簡短的信息背后,是一場持續半年、牽動多個部門的溫情救助行動。
2024年夏天,30多歲的黎先生來到派出所,情緒激動地要求民警“管管女兒”。這個單親父親因早年誤入歧途留下案底,又深受精神疾病困擾,獨自撫養女兒的他陷入教育困境——既害怕女兒重蹈覆轍,又只會用打罵宣泄焦慮。彼時12歲的小琳在長期高壓下產生逆反心理,不僅輟學離家,更混跡社會。
面對這個特殊家庭,派出所啟動“一戶一策”幫扶機制。陳建宇首先從經濟根源破題:聯合街道為黎先生申請低保,每月增加800元補助;協調外賣平臺為其開通就業綠色通道,解決月收入問題。經濟壓力緩解后,陳建宇開始架設父女溝通的橋梁——他把私人手機號留給雙方,傾聽黎先生的擔憂,回復小琳的各種問題,微信聊天記錄達千條。
2024年冬,小琳因心理問題被送醫,民警帶著心理醫生介入。之后,派出所聯合婦聯、教育部門制定“三步療法”:安排精神科醫生為黎先生定期診療,邀請家庭教育指導師傳授溝通技巧,協調學校保留小琳學籍并定制復學方案。
經過多次家庭調解以及與校方溝通,今年新學期開學當天,小琳終于返校上課。如今,小琳仍和陳建宇保持著聯系,遇到問題也總是找他。這個曾瀕臨破碎的家庭,正學著用新的方式彼此守護。
“挽救一個孩子,就是挽救一個家庭的未來。”陳建宇看著他和小琳的聊天記錄說道。據統計,2024年,文峰派出所轄區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率與去年相比下降了33.3%。
從偵查一線的“拼命三郎”
到守護一方的派出所所長
陳建宇始終懷揣著
對公安事業的赤誠之心
一路蛻變,一路前行
他用果敢勇毅鑄就打擊犯罪的堅實壁壘
以細膩溫情編織守護群眾的安全網絡
來源:廣西法治日報
作者:覃樂維
圖片:林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