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2001年存入銀行1000元,那么到現在的利息也就不到700元。 但同一時期,那些投身古玩市場的老玩家們,卻見證了民間收藏最狂野的黃金年代。
地攤上隨手可得的"國寶",鬼市中暗藏的驚人財富,以及那些令人扼腕嘆息的悔不當初!
古玩市場
"要不是太貪心,上當了幾次,把那些藏品好好留到現在,早就暴富了。"交流會上老李抿著茶在吐槽,眼神飄向口袋里僅存的幾枚銀元。這位玩了20多年的老藏家,至今記得千禧年初的古玩市場是何等光景。
2001年的時候,袁大頭是80~100元左右,咸豐當五十是30元左右,還有各種康雍乾的錢幣,那真是幾塊錢隨便挑。先秦的刀幣、布幣也是應有皆有。
老李的手指無意識敲著桌面,唉聲嘆氣:“那年頭我一個月收入就能買到幾十枚好錢,只要留得住,現在躺著掙錢。”
“喜敦版”廣東龍洋
他至今還記得去廣東的時候,收到的幾枚“喜敦版”銀元,那溫潤的包漿至今都縈繞在腦海揮之不去。這種大名譽品現在動輒幾十萬一枚,可老李沒有珍惜,漲了一點點就趕緊賣掉。
此后他經常自嘲:“把收藏當股票玩,真是活該!”
比起銀元的穩步升值,老李更懷念那個瓷器"遍地開花"的年代。21世紀最初的幾年,雖然造假產業鏈已初具規模,但市場上真品比例仍相當可觀。只要有眼力,那就“遍地是黃金”!
雍正粉彩蓮池鴛鴦紋碗 西泠2024年拍賣:9.2萬元
那時候的傳世瓷器應有皆有,別說什么現在貴得要死的嘉慶、道光,就是清三代也比比皆是。老李現在手上還有一件雍正粉彩鴛鴦碗,比拍賣會的還要漂亮,他準備留給下一代,把“藏”字貫徹到底。
他認識一個陜西老哥專攻高古瓷,那年頭正是“全國開發”的時候,也是環境最寬松的時候。只要“信息”掌握得好,那么到處可以收到精品瓷器。
在陜西收到的耀州窯、在浙江收到的龍泉窯甚至哥窯,在河北收到的定窯。后來捐了一些給國家,上拍了一部分,最后也是留下幾件。
南宋哥窯三足洗 西泠2019年拍賣:322萬
有些人沒經歷過可能不相信,那年頭的專家還是非常自信的,造假技術也沒那么夸張。你敢拿出真貨專家就敢認,你敢送硬貨去上拍那些拍賣行就敢收,姓馬的、姓翟的不都是靠民間藏品起家的嗎?
只不過后來因為《文物法》的幾次修訂,專家和拍賣行為了規避風險逐漸和民藏“隔離”,才導致如今這種局面。
頂級的民間撿漏故事,也基本都發生在那個年代。比如北京藏家8萬元買的“ 緙絲陀羅尼經被”拍出7205萬。
杭州藏家78萬買了八幅畫,七假一真,唯一的真品還是價值2000萬的錢維城真跡《山水畫頁》。
荷塘清趣犀角杯
還有什么犀角杯、雞血石、乾隆玉璽、高古玉人之類的,這些故事耳朵都聽出繭子了,可卻是那個年代真實發生的事情。
只不過物是人非,當年有氣魄專家的漸漸“退隱”了,當年的拍賣行如今寧愿都從國外拍回來,當年的“鬼市”更是成了贗品集散地。
回望那個遍地是寶的年代,與其說是收藏市場的黃金期,不如說是每個時期的的特殊產物,剛好被“趕上了”,也就是俗稱的風口。
按照收藏行情來說,風口不可能只有一次,而是循環往復,現如今拍賣行情越發冷清,會不會是民藏下一個風口的窗口期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