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報道,美國前財政部長表示,美聯儲本周決定大幅放緩縮表的步伐,其實發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信號,表明市場對長期聯邦債務的需求存在問題。“這應當引起人們的警惕,視為一個令人不安的動向”,美聯儲近日宣布,他們將從4月開始把到期后不進行再投資的美國國債數量上限,從每月250億美元下調至50億美元。
回顧美國國債規模增長歷程,其速度堪稱驚人。與40年前那不足萬億,僅為9070億美元的規模相比,如今已暴增超38倍。自2023年9月突破33萬億美元后,增長更是急劇加速,2024年接連跨越34萬億、35萬億美元臺階,直至11月底一舉躍升至超36萬億美元。在這巨額債務重壓下,美國政府財政負擔愈發沉重。數據顯示,美國2024財年用于凈利息支付的支出相較上一年驟增2400億美元,這一數字已超過國防開支與醫療保險支出。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資料圖)
首先要了解一個常識:目前,美國國債總額已超過36萬億美元。但其中約28萬億美元都是由美國國內的投資者甚至美國政府本身持有,占比高達3/4以上。美國的機構投資者比如養老基金、保險公司乃至銀行,通常都會持有大量長期美債,以確保穩定收益并匹配其長期負債。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不過8萬億美元,而真正屬于美國盟友國家政府的部分,僅有4萬億美元左右。換句話說,即使所有盟友都乖乖接受所謂的“百年無息美債”,也僅能解決不到10%的總債務問題。
當美國財長在閉門會議中哀求中國繼續購買美債時,華爾街卻將488億美元資本外流歸咎于中國資金撤離。這種"甩鍋"邏輯堪比要求病人為醫生的誤診買單,真正導致美股動蕩的,是美聯儲加息后遺癥、特朗普政策搖擺,以及巴菲特等資本大鱷轉向日本股市的集體選擇。就像被天價服務費困住的美國貨輪,華爾街的指責不過是掩蓋自身金融體系裂痕的遮羞布。特朗普對中國船只征收150萬美元天價服務費的豪言,在現實面前淪為黑色幽默。
美國(資料圖)
此時,美國正加速走向破產邊緣。美國特朗普政府推出一系列關稅政策,且多次朝令夕改,導致商業和消費者信心下滑,近期美國各項經濟數據頻亮“紅燈”。近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接受采訪時稱,“無法保證美國經濟不會陷入衰退。”不過他也一再強調,美國政府正在采取“穩健持久的政策”,美國經濟會出現“調整”“經歷過渡期,但不會爆發金融危機”。
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日前應約與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舉行視頻通話,雙方圍繞落實中美元首通話共識,就中美經濟領域重要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這是近期中美在經貿領域的又一互動,雙方均認同中美經貿關系的重要性。在此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應約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通電話、在紐約同美國各界人士舉行座談,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向美國新任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致信,外交、經貿以及工商界、戰略界等層面的中美交流都在展開。
特朗普(資料圖)
這是特朗普政府上任以來,中美經濟領域高層官員之間進行的首次通話。在當前中美關系和中美經貿關系的嚴峻形勢下,此次溝通,釋放了哪些信號?溝通中,雙方認同中美經貿關系的重要性。不難發現,中方是從兩國和兩國人民共同利益的高度,看待和處理中美經貿關系的。立場是始終如一的。2024年,中美貿易額逆勢增長3.7%,規模達到6882.8億美元。這些年,中美關系經歷了風風雨雨,但巨大規模的中美經貿合作仍在進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