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
據中國地震臺網28日消息,3月28日14時20分,在緬甸(北緯21.85度,東經95.95度)發生7.9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震中距我國邊境線最近約317公里,云南震感強烈。本次地震是今年以來全球發生的第17次6級及以上地震,也是今年以來的最大地震。
家住瑞麗的居民王婷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地震的時候整個樓都在晃,家里的吊燈晃起來都碰到了房頂的墻,從來沒經歷過這么大的地震,嚇得我立馬爬進了避難間。”
此次地震有何地質背景?當地歷史上是否發生過強震?是否會引發海嘯?對我國將造成什么影響?余震情況如何?帶著上述問題,封面新聞采訪了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首任院長、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徐錫偉。
封面新聞:本次地震成因為何?
徐錫偉:本次地震由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接近云南地區強烈活動引發,發生在年滑動量達20毫米的右旋走滑斷裂帶上,能量積累導致震級高達7.9級,與汶川地震能量相當。
這次地震的斷層是板塊邊界帶中,右旋走滑運動為主的一條斷裂帶。這條斷裂帶的滑動數量很大,達到了20毫米/年。這個20毫米/年是什么概念?想象一下,就相當于我們鮮水河斷裂帶滑動速率的2倍。鮮水河滑動速率大概是10-12毫米/年,但這次斷裂帶達到了20毫米/年。
封面新聞:斷裂帶這樣的滑動速率意味著什么?
徐錫偉:地震活動也是一樣,沿著川滇塊體與巴顏喀拉塊體交界的鮮水河斷裂帶中強以上地震密集分布的帶狀區域,地震活動頻繁而強烈,從1700年到2021年,該地震帶共有53次5.0級以上地震記載,其中,6.0-6.9級地震14次;7.0-7.9級地震8次。
而本次地震發生的近南北向斷裂帶,是一條右旋走滑斷裂,歷史上沒有發生過地震,歷史地震缺少的一個空區里面,所以它積蓄的能量相對較大,然后爆發了。
封面新聞:本次地震跟汶川地震相比能量如何?
徐錫偉:目前來看跟汶川地震的能量是差不多的。
封面新聞:這次震中距離我國的國境線很近,會對我國地質安全產生什么影響嗎?
徐錫偉:這個影響不會太大。因為這條斷裂帶是自南北向的,它破裂也是近南北向擴展,所以它的傳播方向是近南北向傳播,地震波的集中地方向就是南北向的。我國位于震中的東北方,所以不在破裂方向上面,有地震波引起來的震動,震動強度會很弱,不會太強。我看到的資料,國內的儀器記錄的烈度就是五度左右,破壞不會太嚴重,包括位于震中東南方的泰國也是相對安全的。
封面新聞:有居民擔憂本次地震或引發海嘯,您怎么看?
徐錫偉:不會有海嘯發生,本次地震是在陸地發生,不是在俯沖帶上面的大地震。只是板塊變異帶里,以水平滑動為主的一條斷層。在它的西邊還有一條俯沖帶,如果這條俯沖帶發生地震,有可能會產生海嘯。但是這一條近南向北的陸地上發生的地震,基本上沒有海嘯的可能性。
(本文圖源@中國地震臺網速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