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
在汕頭灣海底68米深處
世界首座設計時速350公里的
單洞雙線高鐵海底隧道——
汕汕高鐵汕頭灣海底隧道宣布貫通!
這條設計與建設難度堪稱“世界級工程教科書”的穿海工程,以5年鏖戰攻克17條斷裂帶、抵御海域高壓的硬核實力,書寫了中國高鐵穿海新傳奇。它的貫通,不僅刷新了我國高鐵建設的多項紀錄,更標志著汕頭在打造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征程中邁出關鍵一步,對東南沿海高速鐵路交通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汕汕高鐵汕頭灣海底隧道,它不僅是一條連接物理空間的隧道,更是一道貫通經濟發展、文化紐帶與僑鄉情緣的“大動脈”。從區位躍升到產業賦能,從文旅破圈到僑鄉新篇,汕頭將以這條海底隧道為通途,加速打開高質量發展的全新格局。
區位躍升:
重塑區域交通格局
從廈深鐵路動車進城,到時速350公里的汕汕高鐵汕尾至汕頭南段開通運營,到漳汕高鐵動工,再到汕頭高鐵站新站房啟用,回顧近年來,我市以重點項目為牽引,加快建設“承灣啟西、北聯腹地”的交通運輸大通道,推動形成外聯內暢、便捷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網,服務引領粵東地區加快融入灣區建設。
汕汕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粵東地區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作為汕汕高鐵汕頭南至汕頭段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是高鐵穿海入城的關鍵節點。
然而,作為世界首座設計時速350公里單洞雙線高速鐵路海底隧道,建設過程面臨在高烈度地震區穿越密集斷層破碎帶、海域高水壓環境、海域高等級侵蝕性環境和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等世界級難題,建設難度國內外罕見。歷經5年攻堅克難,終于取得“硬聯通”的重大突破,使汕汕高鐵最后20公里的“卡脖子”路段實現貫通,直接打通了汕頭市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物理阻隔。
這條海底隧道的貫通,不僅改寫粵東交通版圖,更讓汕頭這座百年商埠向著建設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目標全速進發。汕汕鐵路全線通車后,高鐵穿海入城,運能將從目前日均開行24對列車提高到50對以上,汕頭至廣州的時間將縮短至90分鐘,粵東“融灣”的時空距離翻開新篇。
向未來展望,汕汕高鐵意義遠不止于此。
汕汕高鐵與廣汕高鐵、漳汕高鐵、福廈漳高鐵、溫福高鐵、甬臺溫高鐵共同構成國家東南沿海高鐵通道,途經廣東、福建、浙江三省15個城市,未來將打通大灣區經粵東、海西經濟區直達長三角的通道。屆時,汕頭站不再是高鐵網絡的“末梢”,而是成為連接珠三角、對接長三角、輻射粵東贛南的樞紐節點:向東聯動海峽西岸經濟區,向西直抵珠三角腹地,向北輻射長江經濟帶,實現往南到廣州、深圳90分鐘通達,北上廈門60分鐘、至上海也僅需6小時左右,進一步完善區域鐵路網格局,凸顯區位優勢,推動汕潮揭都市圈交通路網再次“提速”。
產業提速:
大動脈激活經濟圈
汕頭灣海底隧道的貫通,將為汕頭產業發展按下“快進鍵”。
近年來,汕頭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以貿促工、以工興貿、工商并舉,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串珠成鏈、集群發展。同時,規劃建設了一批重大產業平臺,落地了一批在全省、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重點項目,有效拓展了經濟縱深,極大提升了集群規模、產業韌性、發展競爭力。
交通半徑關聯經濟半徑。作為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鐵路是打通區域連接、構建交通樞紐、促進融合發展的城市“大動脈”。隨著汕頭灣海底隧道的貫通,汕汕高鐵全線通車在望,加上漳汕高鐵的推進,汕頭市域將形成350高鐵雙通道,汕頭臨港經濟區、六合產業園、高新區等核心產業平臺、功能區實現高效聯通,將加速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群發展。
另一方面,依托350公里時速的“高鐵速度”,汕頭可更緊密更高效地承接大灣區創新資源與產業轉移,深汕深度協作的“飛地經濟”、跨區域“總部+基地”“研發+制造”等模式借勢發展,汕頭“三新兩特一大”產業格局將迎來更強動能。
文旅破圈:
全域旅游乘勢而上
隧道的貫通,讓汕頭文旅經濟“持續長紅”更有底氣。
近年來,潮汕文化強勢“出圈”,汕頭榮登“網紅城市”潛力榜十強,英歌走出國門,潮劇首登春晚,小公園開埠區入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文旅IP好戲連臺,逛騎樓、賞煙花、品美食、看演出、觀非遺,吸引八方游客“打卡”汕頭。今年春節假期,汕頭旅游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火爆景象。據大數據測算,2025年春節汕頭共接待游客632.8萬人次,同比增長24.77%,旅游收入62.65億元,同比增長43.47%,文化“軟實力”成為發展“硬支撐”。
汕頭文旅產業持續紅火的背后,離不開日益便捷的交通條件——蔚藍大海上,蒼茫群山中,高速鐵路穿行南粵大地,從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的廣州,到有著“百載商埠”“海濱鄒魯”“美食之鄉”等美譽的汕頭,汕汕高鐵風馳電掣一線牽。
一趟趟疾駛而來的高鐵列車,為汕頭這座網紅文旅城市持續增添“流量”:汕汕高鐵汕尾至汕頭南段開通一周年,累計到發旅客約456萬人次;依托新站房的正式啟用,汕頭站2024年全年到發旅客964萬人次,到達旅客數同比增長8.3%。今年春運,汕頭站與汕汕高鐵客流雙雙創新高:汕頭站到發旅客達164.5萬人次,同比增長32%,創歷年春運客流量新高;汕汕高鐵到發旅客達70.8萬人次,同比增長10%。
隨著海底隧道和汕汕高鐵全線貫通,粵港澳游客“早飲廣式早茶,午品潮汕牛肉火鍋”的便捷體驗指日可待,小公園開埠區、南澳生態旅游區、東海岸新城等文旅地標充分激活,潮劇、英歌舞等非遺文化可通過“高鐵+旅游”走向全國、全球,進一步催生文旅融合新業態。
更深層的變革還在于全域旅游要素的優化。汕汕鐵路途經的城市均為海濱城市,海洋氣息濃郁,海洋文化盛行,自然風光無限,人文景觀絢麗多彩。汕汕鐵路的全線開通,將極大促進沿線汕尾、汕潮揭地區與廣深、福廈等地的聯系,形成跨越閩粵兩省的獨具特色的潮汕文化游、海濱度假游、綠色生態游旅游觀光帶;還可充分發揮自然稟賦,加強景區間合作和協調發展,資源共享、客源互通,形成旅游產業一體化的新格局,極大地拓展旅游市場,促進沿線旅游產業大發展。
僑鄉新篇:
千里歸途變通途
對于海內外的僑胞而言,這條海底隧道更是一條“連心路”。
汕頭是全國著名僑鄉,高速列車迎來送往的,除了源源不斷的國內外游客,還有全球的潮籍鄉親。據統計,目前有1500萬潮汕籍僑胞遍布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汕頭舉辦“兩大盛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2800名鄉親跨越山海、共襄盛舉,親身感受汕頭日新月異的深刻變化。
汕頭灣隧道的貫通,將大幅縮短海內外潮僑回鄉的時空距離,“說走就走”的返鄉探親之旅成為現實。集約高效的交通可以吸引更多華僑新生代回鄉尋根,推動僑資僑智“歸巢”參與家鄉建設。汕頭也可以依托華僑試驗區等平臺,通過高鐵串聯潮商資源,在金融合作、跨境電商、文化交流等領域匯聚僑力,持續放大“兩大盛會”乘數效應,構建以“僑”為橋、內外聯動、雙向開放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
放眼當下的汕頭,汕頭新站恢宏傲立,漳汕鐵路、粵東城際鐵路、廣澳港疏港鐵路、汕汕鐵路等項目建設熱火朝天,海濱路東延即將全線拉通,內聯外暢立體交通重塑汕頭區位優勢,城市能級迭代躍升。隨著“3+2+2”高速鐵路通道和“5+3+3”高速公路布局越織越密,汕頭的“融灣”步伐將越發加速,鄉情紐帶越織越密,投資合作再上臺階,潮汕文化煥發新機。
未來已來——
汕頭,這一著名僑鄉、百載商埠、特區新城,正以“世界級工程”重塑發展坐標。當時速350公里的鋼鐵巨龍穿海而過、疾馳向前,速度重新定義空間,技術突破地理界限,一個屹立粵東、聯動灣區的現代化濱海城市,正在軌道的轟鳴聲中全速飛馳向前!
信息來源:汕頭融媒集團
編輯整理:濠江宣傳
關注濠江宣傳
了解濠江,愛上濠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