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證券日報網報道,近期,李嘉誠旗下公司長和計劃向由貝萊德牽頭的財團出售43個港口的交易引發市場關注和熱議。法新社記者提問,有報道稱,在長江和記集團同意出售在巴拿馬業務后,中國政府正就該集團出售海外港口對其開展調查。外交部能否證實并提供更多細節?“有關具體情況請向主管部門詢問。作為原則,我想強調,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說。
李嘉誠(資料圖)
自從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以來,中美經濟之戰就再一次升級:科技方面繼續加碼打壓中國科技企業,關稅方面對中國產品加征10%的關稅;現在又進入到海運方面,不僅對全球中國建造的貨輪運輸加收150萬美元“小費”,以此打壓中國造船業。這此關鍵時刻,李嘉誠卻要把長和旗下的43個海外港口出售給美國公司。對于李嘉誠的這一行為,香港《大公報》發文“批評”長和,指出問題的嚴重性,稱該交易是“無腰骨跪低”,是“唯利是圖,漠視國家利益”的行為。
因為李嘉誠事件,香港兩任特首先后發言,一位是前特首梁振英,另一位是現在的特首李家超。梁振英的發文更多是勸慰,李家超的發言提出了解決的途徑:詳細調查,如果交易被脅迫,交易影響國家和香港地區的利益,可以終止交易。而中國外交部,也為此發聲。從發聲的觀點來看,雖不是直接否定,但很明顯,是不支持這項交易的。一句話,對中國商業影響如此大的“港口交易”,如何讓國家和港府同意?
現在好了,美國還沒有出手,李嘉誠已經提前將港口的鑰匙交了出來。如果這次交易達成,美國控制了港口,按照他的德性勢必會增加過路費。運輸成本增加,國內貨品的價格必定會上漲,這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會下降。更麻煩的是,港口被美國控制后,必定會以檢查為借口,實現某些政治目的。經濟發展是中國發展的重要內容,二十年前的李嘉誠全球買買買,中國無暇過問。但是關系到經濟長遠發展,國家必定會予以重視,必要時會出手。
港口(資料圖)
李嘉誠所面臨的另一方面壓力就是,他要是選擇站在我們的國家利益一邊,拒絕和美國財團繼續進行這個交易,那他肯定也是要付出一些代價的。就比如說毀約賠償那些的,他們家族的企業也有可能收到一些“報復”的,如果李嘉誠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商人的話,那這次事情恐怕也不會有什么轉機了。但是李嘉誠要是還有著一些愛國之心的話,他就算拒絕了這次交易的繼續進行,我們政府和國家也不會說就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家族被“欺負”。
當然,也有一些人認為,李嘉誠可能只是想通過出售港口資產,來優化自己的資產配置,將資金投入到更有前景的領域。畢竟,這些年李嘉誠一直在積極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尤其是在科技領域。他投資了很多初創公司,希望能夠抓住未來的發展機遇。那么,這筆交易最終會走向何方呢?是繼續推進,還是徹底告吹?我們拭目以待!但無論如何,這件事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進行重大商業決策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尤其是要充分披露相關信息,確保交易的公平、公正、透明。
李嘉誠(資料圖)
眼下,距離交易截止只剩幾天,這場港口爭奪戰的結果依然撲朔迷離。李嘉誠是成功脫身,還是被迫改弦更張?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能如愿以償,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中企又能否在這場博弈中笑到最后?答案還未揭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不僅是一場商業買賣,更是大國之間的一場硬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