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核心議程活動——“數字內容的全球化敘事”主題交流活動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金桂廳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成都高新區管委會、成都市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匯聚數字內容產業領軍學者、頭部企業及創新先鋒,共繪全球化敘事新圖景。
【頭部陣容云集,洞見產業前沿】
在主題演講環節,現場重要嘉賓緊密圍繞數字產業全景,針對數字產業生態中的產業環境展開剖析;深入探討數字技術在影視制作、游戲開發、新媒體運營等多元數字產業領域的創新應用場景;細致闡述如何為數字內容創新、用戶體驗升級等目標賦能。同時,對當下數字產業在技術迭代路徑、市場拓展方向等方面的發展之路進行深度解讀,并精準洞察成都在數字內容產業賽道的獨特競爭優勢。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國際新聞與傳播系主任張龍教授在主題演講《國際視聽傳播中的“中國故事”共情力提升》中明確指出:內容傳播,有“元素”并不等于有了意義。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的:要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創新開展網絡外宣,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更加主動地宣介中國主張、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國形象。
復星影視文化集團總裁程笳淇攜《城隍》《好運神仙》系列等作品制作經驗,提出《以東方美學重構全球數字敘事》的“文化解碼方程式”:“東方美學作為文化母體,既是中華文明五千年積淀的‘文化基因庫’,也是當代文化創新的話語坐標系。它通過不斷被重新詮釋,證明傳統文化母體并非封閉的遺產,而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開放系統。理解這一點,方能真正把握中國文化的深層邏輯與未來可能性”。
作為中國微短劇界的“出海先鋒”,成都旭靖芳華影業創始人、總經理廖宇靖在《中國微短劇的全球實踐與中日協同》中深度剖析中日文化的異同,探討如何以此為創意核心,策劃出能吸引全球受眾的微短劇內容。并結合公司的一些經驗,探索數字內容出海的創新之路,樹立中國數字內容產業出海的標桿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廖宇靖在演講時全程佩戴著科技感十足的AR眼鏡。據了解,成都旭靖芳華影業早在2023年就將目光放在了短劇AI賽道。由旭靖芳華旗下子公司、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瑞鏈科技目前已研發的MaskChanger是一款AI視頻生成工具,它能夠一秒切換語言、口型,結合 AI 換臉技術,將國內的存量短劇快速輸送海外,解決這一階段海外自制短劇產能跟不上的問題。
“短劇出海是把雙刃劍,剁肉餡還是切蛋糕?”,在演講最后,廖宇靖拋出了一個思考題。他闡述了自己的見解:“混得好了是吃蛋糕,混不好就是切肉餡。短劇出海既是機遇也是責任。”2024年,成都旭靖芳華影業實現首年營收突破12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8700萬人民幣),顯示出強勁的商業潛力和市場競爭力。其中,海外短劇的投資回報率達到1.6-1.8,超國內市場40%。
【優質項目路演,釋放多元合作潛能】
活動現場,來自成都的多家數字內容頭部企業,進行了精彩紛呈的路演展示,如在IP運營領域成績斐然的成都星閱辰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于視效制作行業獨占鰲頭的墨境天合成都數字圖像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游戲開發且成果豐碩的成都龍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在游戲出海方面表現卓越的成都創人所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全方位展示各自在數字內容產業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成果、獨特商業模式以及過往經典項目案例的同時,這些企業向現場嘉賓推介優質項目,表達合作意向和需求。
其中,星閱辰石副總裁安相勛稱:“一個優秀的IP,一定是經過時間沉淀、具有市場穿透力、具有市場影響力、能夠傳遞文明的核心精神的”。安相勛認為,中國數字內容行業從業者應堅持“傳統精髓+現代詮釋”“民族特色+國際表達”。以新時代視角進行詮釋和創新表達,融入世界IP格局的發展。
參加路演的墨境天合成都CEO、視效總監劉穎,為現場的所有觀眾帶來了公司優秀作品視效案例,包括《流浪地球》系列、《刺殺小說家》、《獨行月球》等等。成都龍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李龍飛,展示了公司推出的文物擬人國風手游《物華彌新》。劉穎帶來的視效案例,憑借前沿的技術和匠心獨運的設計,讓觀眾沉浸式領略到數字視效為影視帶來的革新魅力;李龍飛對《物華彌新》的展示,則通過創新的游戲形式,將傳統文化與數字內容深度融合,開辟了文化傳播新路徑。二者不僅豐富了論壇的思想維度,更為數字內容在全球化敘事浪潮中,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創作思路與實踐樣本,激勵行業人士深挖數字內容潛力,講好中國故事,駛向全球化敘事的廣闊藍海。
【數據透視未來,解碼增長密碼】
在最后的圓桌沙龍環節中,四川省數字娛樂文化促進會秘書長陳成,游戲茶館創始人、四川互聯網聯盟發起人王佳倫,成都市天府?創股權投資基?管理公司項目總監曹仁濤,成都原力電腦動畫制作有限公司公關經理肖桑榆等嘉賓圍繞所熟知的上下游產業鏈,就“數字內容的全球化融合發展”這一主題展開高質量討論。
近年來四川積極推動數字文創產業建圈強鏈,提出打造“中國最適宜數字文創發展城市”,陳成秘書長聚焦探討“政策應如何助力企業突破全球化壁壘?”陳成表示,“成都現在的數字內容產業更多以‘閉門造車’為主,政府應該需要出臺更多政策來幫助企業生存與發展,國內現在需要更成熟的系統,對數字內容企業提供文化咨詢、研發支持等方面的扶持”。
作為地方投資機構的代表,曹仁濤則從專業的金融投資視角分享了如何篩選具有全球化潛力的項目,以及在投資邏輯上,如何平衡商業回報與文化價值。曹仁濤鼓勵所有的企業大膽“出手”,不被“項目最后能不能獲得投資”的想法“絆住腳”,先邁出第一步,將商業計劃書遞交給資本方。
基于動畫制作領域的前沿實踐,肖桑榆討論了如何在數字內容出海及跨國合作上,既保留中國文化內核,又能與海外團隊實現創作共識。肖桑榆分享了團隊在與海外制作團隊合作時達成的共識:一是保證技術不斷地發展和創新,二是不斷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因素,三是保證國際團隊不斷的融合、合作、交流。帶著對游戲行業發展趨勢的敏銳嗅覺,王佳倫則精準闡釋了游戲行業應如何平衡本土特色與國際市場的需求。
嘉賓們對數字內容產業進行多維度深入剖析,為數字內容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融合創新路徑提供極具前瞻性與實操性的思路,助力產業在全球化浪潮中找準方向、突破瓶頸,實現跨越式發展。
成都,在數字內容產業上有著豐厚的城市文化基因。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成都文創產業增加值達2876.05億元,同比增長11.69%,數字文創企業數量超過6000家,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如今,成都高新區已是國家網絡游戲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國家動漫游戲產業振興基地、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目前,成都高新區正聚焦動漫影視、游戲電競、數字音樂、超高清視頻四個細分賽道,加快建設世界級網絡視聽和數字文創產業集群。此外,成都高新區出臺含26條措施的重磅政策,聚焦多領域,針對數字文創領域,明確了對游戲研發、影視動漫創作、新技術研發等方面的資金支持,最高可達3000萬元……這些都與數字內容產業息息相關。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當下,數字內容產業正搭乘著科技創新、文化多元融合的強勁東風。在新一輪城市競爭里,其關鍵地位不言而喻。此次“數字內容的全球化敘事”成功舉辦,也為行業高質量發展開拓新局。未來,中國數字內容產業將憑底蘊與創新,于全球嶄露頭角;而成都數字內容產業依托本地優勢,亦有望打造一個新的世界級產業集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