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濱江水電新村創出7.7萬/平米的地王價,僅過去3天。今天,杭州又拍出了新地王,西溪蔣村低密地塊創出8.8萬/平米的地王價,建發拿下,溢價率115.39%!
查了下當地媒體報道,地塊面積3.55萬平米,是一宗“商改住”地塊(這一點要注意)。限高經兩次調整,最終確定為20米,容積率只有1.1(但要求不得蓋別墅)。在之前,蔣村已經明確龍湖中國府就是蔣村最后一宗供應。但是通過調規,政府再次實現了供應釋放。
調規放地這事兒,深圳干得是最早的。這說明了,政府規劃要調的話,是可以隨時調的。大城市的住宅用地供應稀缺,本質上是假話。這一點,我早早寫到了這篇文里《》。
不過這不是本文的重點,昨天我視頻里談了我對本輪“地王熱”的三個看法——賣的都是好地寶地、行政管制全解除、地價沒有過熱,童鞋們可以觀看。
這里我站到更宏觀一點的視角來談,要怎么去理解政策的整體邏輯。
我把一線城市這新一輪的放地行動放到一個更大的罩子里去解釋:提高房地產附加值行動、維護資產價格行動、提高國民獲得感行動。當然,你用“穩住樓市股市”這樣的官面話形容也行,都是一個意思。
我先說這個背后的邏輯,房地產的維護資產行動,和穩住股市的思路是一致的。在股市,這叫“提高股東回報”,在房地產,這叫“提高房產附加值”,同樣的意思,都是讓資產變得“更好”。股市提高股東回報,有幾個辦法,一個是央行給予流動性支持,比如兩個創新工具的設立;二是鼓勵企業回購或者增加分紅,原來分紅1次可以改為2次,回購也可以注銷。在這方面做的最好的,我認為是騰訊。
而穩住樓市,方法有兩個:一個是不管它,在原有產品結構的基礎上,讓價格下跌,跌到底就好了,或者是硬生生的穩住價格(比如不讓樓盤降價);另一個是提高質量,通過提高房地產的附加值,以支撐價格不下降或者少降一些。
在去年9月新政之前,前一條路走了大概3年多時間,被證明失敗了,不能任由這樣自由落體了。所以,去年9月新政之后,開始選第二條路。
提高房地產附加值,從目前看,至少包含了3個方面的內容:1)在土地領域,放出好地塊,解除行政限制,讓開發商-消費者可以花原來同樣的錢,買到“更好的房子”;2)在新盤領域,大尺度優化設計規范,提高空間舒適度;3)在存量住宅領域,大力推動“舊房美化”,增加舊樓宜居價值。
我們看到的去年底以來全國一線城市出現的“地王熱”,就是發生在這樣的指引之下。這些“地王”,幾乎清一色的黃金地段+低密度+無產品限制,在以往大部分時間里,這些地當地政府都是“奇貨可居”,不愿意賣的——因為那么多限制,不劃算(這一點我已多次強調:我們的思維模式一貫把ZF想的太好,不知作為國有土地的唯一售賣方,地方政府是有自己強烈的利益動機的)。這個關鍵情形下,出讓好地塊,相比于以前的地塊,就等于是大幅提高了房地產的附加值,進而可以提升高凈值人群的獲得感。
在新盤領域的動作,市場期待的是兩個:一個是,各地在去年陸續發布住宅新規,讓樓盤的使用率可以做到100%,未來樓盤使用率100%將是標配。另一個,住建部在醞釀的“好房子”——比如層高3米。市場在期待這些,新規盤也陸陸續續出來了,有些粉絲也因此推遲了購房節奏,預計明年會是“好房子”大年。這個動作,會顯著提升未來新盤的質價比,同樣是花500萬買套房子,你得到的額外獲得感要比之前多出25%左右。想一想這個誘惑力。
在舊房領域的動作,是100萬套舊小區柔性改造,我簡稱為“舊房美化運動”。比如粉刷外墻、修繕管網、加裝電梯、增配設施等等。像深圳要把2000年底以前的小區全改了,去年改造了202個小區,加裝了400臺電梯。老樓改造,投入了巨額資金,會顯著提升老樓的宜居性能,進而鞏固老樓的資產價值,減少拋售,對于防止它們的進一步價格下摔有著重要意義。
“好房子”+“舊改造”,在相當程度上會逆轉一些樓盤的價值,有些房產現在開始便需要果斷清掉了,這些我寫在了《》這篇文章里。如今再加上第一個“好地塊”,以至于我在那篇文章里談到的發展趨勢,相信很快會變得更加明顯。
以上三類發生在過去半年里的房地產身上的行動,我將之理解為“提高房地產附加值行動”。這些動作做足,將可以很好的起到延緩資產價格下滑的積極作用,并可以以時間換空間促進三大部門資產負債表的修復——“好地塊”有利于緩解地方財政危局,進而提高政府的支付能力與公共補貼規模;建成的“好房子”可以更好的賣出,有利于更好的促進房地產市場企穩與緩解開發商資金危機,進而增加存量房主信心,以及提高開發商們的再拿地能力;舊樓改造可以減緩老小區的掛牌速度和數量,進而有助于恢復供求平衡。
在2008年次貸危機時,深圳開發商為了平復業主們的怒火,也采用了增加投入提高附加值而不是直接補償業主的做法——比如升級園林、提高電梯標準、重新設計外墻等等。只不過那次是企業作為主體,這次是政府作為主體,而且規模要大得多得多,但是思路是一致的。
這樣的轉變,真正在底層展示的是一個大的思維方式的轉變,即是:政策層接納并正視了“消費是基于財富,而不僅僅是基于收入”的理念。收入是一個流量概念,是狹義概念,而財富則是一個存量概念,是廣義概念。當財富效應變成了財富負效應,居民同樣是收縮消費,這完美解釋了2021年以來的一切。
所以,“穩住財富”(樓市股市)是第一步,也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是:“穩住收入”,同時“增加保障”,增加保障就相當于是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沒有什么意外,政策方向已經明確,未來會沿著這三個路向走。從今年兩會的思路看,這一切變得愈發明了。這也是我們作為微觀參與者,未來要不斷檢查、不斷確認的根本點,只要沿著這三個方向,大路子就不錯。
請注意:這是一個很根本性的思維轉變,也將是一個極其長遠、持續的行動。因為考慮到房地產的勢大力沉,與經濟動能重啟的挑戰性性,這個資產價格的穩住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你保持極好的耐心。這個過程,一定會出現很多人扛不住倒下去。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看到,在未來很長遠的時間里,應該保持樂觀。但同時要看到,這個過程很多人會比較煎熬,你必須要做好長短期的財務安排,這也是我為什么一直講:降負債第一位,有些房產必須要賣掉的緣故《》。
不存在完美選項,想要很輕松的應對未來的大變局,每個家庭都會很不容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