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欠了我們家400塊大洋,現(xiàn)在我們家有困難,可以還給我們嗎?”2015年,一位老人走進孝感市人民政府,拿著一張85年前的欠條,對工作人員說道。
欠條是他爺爺?shù)模@張欠條一起傳給他的還有一句話:“沒有紅軍戰(zhàn)士就沒有咱們老百姓的好日子,這張欠條是要讓咱們家的子子孫孫記住紅軍的貢獻,誰都不能拿著它去要錢。”
老人從小就聽說了爺爺?shù)墓适拢志磁鍫敔數(shù)拇罅x以及紅軍戰(zhàn)士們的抗戰(zhàn)精神,可他還是違背了爺爺?shù)囊庠福瑸槭裁矗?/p>
那是1930年,孝感縣突然有紅軍來駐扎,當時,紅軍作戰(zhàn)條件十分艱辛,因此,除了打仗,他們還有一個任務便是“籌錢”。
這就需要各地民眾齊心協(xié)力,可是當時很多民眾自己都過的不好,根本無能為力。
再加上民眾對紅軍的認識不夠徹底,所以,即使一些鄉(xiāng)紳有能力出手相助,他們也不愿意付出。
但楊長銀不一樣,他觀察到紅軍們“露宿街頭”,啃著發(fā)硬的饅頭和大餅就覺得難受。
于是,他便決定將家中的錢都拿出來,在妻子的阻攔中,他愣是一點都沒有給家里留,三百多銀元都被他找了出來,他對妻子說:“給紅軍是打仗用的,保護的是咱們,你傻不傻,到時候讓別人搶去了,咱們什么都落不下。”
緊接著,他又招呼來自己的兒子,囑咐道:“快趕緊去你叔伯家一趟,就說我要借錢救命,讓他們有多少拿多少。”
就這樣,一共四百塊送到了紅軍手中,大家對著他崇敬的敬禮,但他卻不好意思的擺擺手說:“我這算啥呀,你們可是去拼命的。”
于是,紅軍隊長堅持要給他欠條,一開始他還不要,因為他認為,紅軍能殺敵這錢花的就值,自己肯定不會要求還的,可后來一想,這是紅軍的紀律,自己不能壞了紅軍的規(guī)矩。
之后,他又喊來兒子將家里糧食拿出一部分,拉個小車送到紅軍那里去,他對戰(zhàn)士們說:“大家伙兒一定要吃飽,不吃飽可咋打仗呀。”
等他回家之后,還一直絮絮叨叨的說著:“那些個戰(zhàn)士,看著都還小著呢,哪個不是家里的寶貝疙瘩,出來打仗家里人能不心疼?我看了都難過,唉......”
這件事過去了幾十年,他依舊和兒子不停的囑咐:“切記,這東西就當成咱們的傳家寶,千萬不能拿它換錢呀。”
這樣的話也就這樣傳到了楊明榮耳中,他小時候經(jīng)常聽紅軍故事,很受感染和熏陶,他打心眼兒里敬佩這支全心全意為人民的隊伍。
那張欠條慢慢成了精神薪火,這一下,讓他更加珍視這東西了,然而,他又為何會選擇在自己晚年時候?qū)|西拿去換錢呢?
這時候他已經(jīng)76了,他們家曾經(jīng)日子過的還是很不錯的,但是經(jīng)過戰(zhàn)爭的洗禮以及幾代更迭,他們也慢慢變成了最普通的農(nóng)民。
而他結(jié)婚之后,日子一直過的緊巴巴的,屋漏偏逢連夜雨,他的老伴病倒了,他們實在是沒有辦法了,他在百般艱難之下終于決定去尋求政府。
而他這張小小的欠條也通過了政府的檢驗,政府對他的訴求十分重視,立刻給他撥了四萬。
之后,還為他換了新家,而當?shù)叵嚓P(guān)部門也給他辦理了國家優(yōu)待福利,他的臉上也很少見到愁容了。
他說:“紅軍與人民永遠都是最親近的,感謝政府為我所做的一切。”
這樣的局面讓人看了覺得心里暖洋洋的,軍民魚水情,當年,他爺爺?shù)目犊嘀矠閷O子之后的生活種下了善因。
主要信源:(人民網(wǎng)——湖北發(fā)現(xiàn)85年前紅軍借條 金額400元大洋(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