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最近有個大新聞,“26歲北大研究生畢業當食堂阿姨”,這事兒一出來,網上瞬間就炸開鍋了,大家都在熱烈討論。
這主人公是黃女士,堂堂北大新聞系研究生,沒去干那些大家印象里“高大上”的工作,反而留在北大食堂,當起了管培生,還在輪崗的時候體驗了食堂阿姨的工作。
據她自己說,在這兒工作可輕松多了,不用費太多腦子,不像之前在央媒和大廠實習,天天被工作微信“轟炸”,壓力大得快喘不過氣。
現在雖說活兒累點,但睡一覺就緩過來了,身心都舒坦。
不過網友們的看法完全不一樣,分成了兩撥。
有一波人特別痛心,覺得這簡直是浪費教育資源。北大研究生啊,那可是社會精英,不去搞科研、不去大公司,居然跑去食堂打飯,他們實在想不通。
還有人吐槽說,讀了這么多年書,最后干這個,讀書還有啥用?更離譜的是,有人懷疑她是想先在食堂干著,以后好弄個編制,真是什么陰謀論都有。
老一輩的人也很難接受,在他們眼里,一份體面工作就得是坐辦公室,收入高、社會地位也高,食堂阿姨顯然不符合這些要求。
但也有很多人站出來支持黃女士。年輕人們特別有共鳴,好多人感慨:“原來北大碩士也在逃離內卷,這下我跟學歷徹底和解了?!贝蠹叶加X得職業不分高低貴賤,能找到適合自己又開心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黃女士把新聞傳播知識用到食堂工作里,搞了個健康餐窗口,還標注卡路里。她還利用管理學知識,優化供應鏈,降低菜品損耗率,這也是知識的一種應用。誰說高學歷就一定要高薪,就一定要干大家覺得“該干”的事呢?
在我看來,那些指責黃女士浪費學歷的人,思想太僵化、太功利了。
他們把學歷和職業劃等號,覺得高學歷就必須對應高地位、高收入的工作,根本沒考慮個人興趣、追求和實際情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和價值觀,工作首先是為了讓自己幸福,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黃女士有勇氣打破世俗偏見,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這得多大勇氣啊,真的值得我們敬佩。
就像當年北大畢業生陸步軒賣豬肉,一開始被大家嘲笑,最后不也打造出百億豬肉帝國了嗎?誰能保證黃女士以后不會在校園餐飲這行干出一番大事業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